书籍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的封面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法]勒内·基拉尔

出版时间

2021-01-11

ISBN

978710806761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 呼唤已久的学术经典再版

֎ 一部让人看透“爱情本质”的文学批评读本,一堂西方文学名著课。

֎ 一本为“羡慕嫉妒恨”正名的书,条分缕析讲道理,哲学家向你证明,没有虚荣,就没有爱情。

什么是人的欲望?欲望源于“浪漫”的本能,还是与他人欲望的攀比?通过对《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的分析,本书为读者展示出一种欲望模式的“同构性”—主体的欲望无法自发生成,主体始终摹仿着第三者的欲望。这个第三者可以置身小说行动之外,如堂吉诃德幻想中的骑士爱情,或诱导包法利夫人的浪漫小说;亦可内化于小说行动之中,如斯丹达尔和普鲁斯特的主人公,他们的欲望对象本身也是小说的人物之一。在主体和他的第三者之间,混杂着羡慕、嫉恨与竞争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基拉尔的欲望理论及其附属概念“攀附”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实验心理学所证实,成为一种影响深远并得到公认的人类心理学模型。

本书集中于对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五人的探讨。这五位伟大的欧洲小说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使用不同的语言写作,拥有不同的风格,并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学传统之中,然而“欲望的摹仿”的结构将他们的作品集合在了一起,在这一共同的结构之上,他们呈现出超越任何差异性的极为有趣的相似。

— 勒内·基拉尔

目录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总序...................................
序 言.........................................................................
第一章 “三角”欲望..............................................
第二章 人将互为上帝..........................................
第三章 欲望的变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21.03.25购于求知书店
用欲望摹仿理论,重新解读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普鲁斯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诱导我们对小说家做出歪曲诠释的,正是“形而上欲望”。值得重读的好书。
20后(1920)登场言必称“欲望、他者、中介、存在、客体”等无力的名词先安利一发陌生化;然后从塞万提斯、福楼拜、司汤达、普鲁斯特、陀氏作品中吸取少许血肉(象蛆虫一样)丰满自身的无力,冲到结尾忽然又俯视(的姿态)大地。所以看书一定要看原著啊,千万别信这些二道贩子们的恰饭之作,只是沉渣浮秽。其实最不爽的是普鲁斯特没有资格和其他大家并列,仅此就不能饶恕这种二道贩子,不能!
我看了之后越发觉得人们是多么需要一个超验介体,它不再是介体了 而是具有绝对主体的地位,超越一切的地位。 上帝就是这样的存在。而圣约翰说“神就是爱”,神是公义和信实。是完美的。唯一的。 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心安理得地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只有神可以。其他东西去僭越,只能是“偏斜的”
看不下去了。欲望几何学让人眩晕
诚如再版后记所言,应译为《浪漫主义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勒内•基拉尔戳破了浪漫主义关于人自发性激情的谎言,揭示了小说所描写的关于三角欲望的真实。 挺有启发的,就是用这套“欲望摹仿理论”去解释国家战争多少有些牵强。
出乎意料的深刻,很有收获。等看完《追忆似水年华》后再看一遍。
非常非常非常有启发,看来还是要多读经典少读破文献!读了前言和论司汤达一章,核心论点是人的欲望不是靠自己自发产生,也不是欲望客体对象激起,而是由其他激起。喜欢一个姑娘可能是读过的言情小说激发了幻想,可能是身边也有人追这个姑娘从而激发了渴望,但绝不是因为喜欢姑娘本身。放在《红与黑》上适用度极高,也让人思考19世纪以来的困境,通俗讲就是,焦虑和不幸皆源于人们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欲望,把别人的欲望当自己的欲望。
有一些内容不是很理解,但是最简单最直白的内容我相信是可以把握住的,读这本书也绝对不仅仅在阅读小说的真实。
人类欲望不止也是小说进步的可能。关于最后皈依的说法,可能不论是小说家还是小说人物还是我们都有皈依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