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持续焦虑的封面

持续焦虑

[美国] 艾恺

出版时间

2022-04-01

ISBN

9787108068255

评分

★★★★★
书籍介绍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大部分近代以来的文学与哲学之勃兴,恰恰源于人们眼见他们珍视的东西被他们想要的东西削弱或者摧毁。每个人对平等、个人主义、科学和现代工业等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为传统生活、家庭伦理、与自然相契合大声疾呼。这两组欲求的冲突,不但象征和表达了人类最深的社会冲突,也象征和表达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

作者从德国的反现代化论者如哈曼、谢林和赫德、费希特等人的思想梳理开始,继而将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如斯拉夫主义者,印度的甘地、泰戈尔,中国的张君劢、梁漱溟,日本的冈仓觉三和西田几多郎,一直到当代的埃吕尔和马尔库塞等的思想做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认为,持续的反现代化批判的贡献与意义是:在批判的过程中,辨明了现代化过程的真正本质,也确定了人类要付出的代价。“现代化”与“反...

(展开全部)

目录
前 言 1
一 现代化的定义 9
二 作为解释性用词的“现代化” 13
三 启蒙运动:现代化的诞生 16
四 反现代化 2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爱的老艾在后记中剧透了,和上一版大部分内容一样,但是有新增。从读者角度来说,无论是排版装帧还是用料设计,三联的编辑真是用心了……
一部极简的反现代思想史,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个循环,反现代在未来也会一直演化下去。
这本书是一个广泛的总结,书中对世界各地各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反现代化思潮进行了介绍~~大致是这样的内容~持续焦虑可能是对这个状态的态度
一本看起来是介绍反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在反现代化的烂书。把功利主义的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理解成把人当成工具,把传统当做人性而现代化被当做反人性,我完全无法认同。真不愧是一个会行三拜九叩礼的人,其观点即使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都是极度保守的。现代化催生的各种价值他一概都看不到,传统的一切他又都很认同,不知道是学术利益所在蒙蔽了他的心智还是他如艾里希弗洛姆所说的那样就是一个恋尸癖型的不断逃避自由所带来的责任的受虐狂。
诚为讨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一大佳作。初版写作的时间是1980年代末。三十多年过去了,世界一变再变,书中提到的很多事情尤其是人们对现代化的焦虑则是一成不变。
作者或许是个汉学家?笔风及思路像极了中国传统文人,简洁而有力。在作者看来,现代化的悖论是不得已的无奈,历史在不断妥协和反讽中走向了一条更为佶屈聱牙的路。
看完就放心了,原来现代化及其不满(批判)这种二重模式将永远持续下去,因为人对“快乐”的主观评价决定了对其预期远远大于并快于预期的满足,认识到这一本质可能会抚平不少焦虑。书中对印度和中国的反现代化批评代表人物做了精彩的梳理,尤其梁漱溟老先生的原创三段论(西方-中国-印度)好像能解答弗洛姆的关于人类往何处去的终极关切;最后一章对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的介绍颇有元宇宙的意味了——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各章节基本上是这样一种观点的变体:现代化的批评者希望获得现代化的经济、科技果实,同时避免其在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负面影响。而直至目前为止,这都是不可能的任务。另外有意思的是非西方的反现代化思想家们讲“世界”时他们的意思是西方,而讲“非西方”时他们的意思是印度、中国或日本(取决于他们来自哪里),似乎只看得到西方与(作为西方他者的)自身,却从来看不到除此之外的世界。后现代主义与结论两章很有启发。
很及时的一本综述 概括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理智化rationalize&控制自然)、主要表现(效率至上&功利主义)和伴生物(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科学技术),以及反现代化的典型模式(二分法+自我肯定+经济军事国家现代化与文化精神反现代化的内在矛盾)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