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娇惯的心灵的封面

娇惯的心灵

[美] 格雷格·卢金诺夫

出版时间

2020-07-01

ISBN

978710806874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被过度保护、情感依赖和道德二元论所困扰,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加剧了社会矛盾。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这些观念的成因和危害,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成熟和健康的成长之路。
作者简介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关注大学言论自由。乔纳森·海特,纽约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家,TED大会演讲人。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主编“雅理译丛”,近期出版译著《我们的孩子》。苏心,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推荐理由
《娇惯的心灵》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三种错误观念,包括脆弱人设的谬误、情感推理的谬误和“我们vs他们”的谬误,并探讨了这些观念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结合实际案例,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这些错误观念的策略和建议。对于希望了解自身成长环境、提升自我认知、改善人际关系的人来说,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适合对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提升自我认知、改善人际关系的个人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以及所有关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校园的“家园”隐喻背后实际上体现的是安全主义文化的兴起,“创伤”概念的渗透(creep)与泛化使我们忽视了人性的反脆弱品格,最终我们把创伤的病症“逃避”错当为对创伤的治疗,验证了尼采的反题:凡是不能毁灭我的,使我更脆弱。看似自由的美国高校能容纳各式各样的身份政治,但却早已丧失了其最初在马丁路德金演讲时本可实现的社会整合功能,使社会成员从团结走向分裂;所教授的交叉性理论本是去理解处在交叠权力关系处的行动者的处境,可在充满“反智”气息的校园中变成了泛权力修辞得以弥散的工具,使学生习得了将权力两极视为道德两极的认知定式,特权就是压迫;学校的行政化、企业化和市场化又推波助澜,作为至上消费者的学生也使举报文化应运而生。而这些大学中的“民情”变化则镶嵌在更广阔的经济、政治、网络技术与正义观念的变迁中。
在這個時間點上讀完這本書對於我而言實在是一劑良藥。
美国校园里言论氛围的转变,以及美国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主要归因于学生们的三大错误认知:凡是伤害你的,只会让你更脆弱;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这是由一系列社会因素造成的:家长和教育系统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侵蚀、美国大学的公司化,以及教授群体的言传身教,等等。 两位作者指出,想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必须先搞清楚,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传统上认为,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真理,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应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对此,两位作者表示不敢苟同。如果大学的目的在于推动进步,那就意味着,大学对什么叫做“进步”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而凡是“不进步”的观点就会被排斥在大学之外。这样的大学,注定离真理越来越远。
1.对异见的不宽容和举报的盛行不是中国校园独有的情况2.脆弱、坚韧、反脆弱3.美国言词与暴力关系的研究,学生运动言词即暴力的口号
我是第一个看过的吧,五星,哈哈
对教育者、家长很有启发。
应该算是大众读物吧,语言颇有煽动性。谈论的现象很新,总结概括得也还精炼,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概念。国内的情况大概也差不多吧……
教育、成长等等,都不能脱开社会背景独立存在,必然是时代下的产物。
从B站有轶见的Kris而来,这本书说的虽然是美国的问题,却也可以用来解释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种种现象,解答某些疑惑 不得不说,进步也是有代价的,而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对于“安全”愈发偏执的追求,这对于下一代也许是不利的
勇敢面对那些令你害怕的 就会治愈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