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亚青铜潮的封面

东亚青铜潮

许宏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108070821

评分

★★★★★

标签

考古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青铜器为何在早期中国具有重要地位?青铜冶铸技术最早在哪里发现,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青铜礼器为何是文明的标志?青铜文明为什么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概念?青铜铸造技术在文明进程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书梳理龙山时代晚期到商代前期的考古材料,为大家讲述青铜如何在中国发现,并对后世礼乐中国产生的影响。

本书是“解读早期中国”系列第三本。在《何以中国》和《大都无城》之后,考古学者许宏将视野扩大到史前东亚大陆核心地区,以青铜为着眼点,对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进行了梳理。充分发挥考古学材料的优势,一眼看尽青铜对早期中国的影响。早期中国对外来技艺的吸收和改造,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基因传统和内涵。

【内容简介】

礼乐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青铜礼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载体和标志,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许宏在本书中,梳理了中国距今六千多年至三千多年从原始铜合金到红铜、青铜的考古发现,捋清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一千多年青铜技艺发展的脉络,勾画了东亚大陆青铜文明画卷的卷首,追溯“青铜中国”的肇始。

目录
引子 从司母戊大鼎说起  1
一 时空界说  9
东亚·东亚大陆·中国·中亚  11
甲骨文·殷墟文化·公元前 1300 年  14
何人用铜,如何用铜  1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是一本特别“许宏”的书,尤其是分析问题的方式。尽量客观,使用中性词汇,摆事实,综合判断,但是提出个人看法的时候也毫不手软。这一直是许老师可爱的地方。
读半而弃,简而言之,本书并非是面向大众的科普之作
视野窄,格局小,脑袋笨。作者由于多年坚称二里头就是“最早的中国”,因此不肯把更早的历史称作中国,而这本书实际上连中国地理区间都覆盖不到,就妄称“东亚”。作者的地理术语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把Rawson的“中国弧”当成一个真事儿来讲让我怀疑作者不仅仅是脑子不好
论证很严谨。但最感兴趣最后一章,值得延展阅读
通识向,不如另外两本
资料翔实,结构清晰,若能有进一步的发酵更好。小标题文采熠熠,非常喜欢(或有接近大众的发心,但其实全然还是学术作品的写作方式)。
更加“罗列报告,回避结论”了,不如《何以中国》那一本
高铁读物,勾画甲骨文和青铜器时代的缘起,大量的内容具资料性质,客观但也不容易引起兴趣,对于了解史前文化图景很有帮助。
以160多页的体量来看,引用材料是很丰富的,专业性和普及性也比较平衡。作为考古外行学到了很多知识。但问题在于这个野心颇大的书名,非常主观的给“东亚”二字限制外延,略微有点被坑的感觉。本来因为“潮”字期待一场青铜文化扩散的千年史诗,结果作者表示这里不在此书涉及之列那也不是,最后变成了一个一个地区的静态罗列。本书一方面努力用国际视野去中国传统史观叙述,一方面又层层局限在现在中国版图内有限的范围内,最后感觉用西方的模型强行套到中国头上,有点奇怪。
一言以蔽之,“满天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