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什么是世界文学的封面

什么是世界文学

张隆溪

出版时间

2021-04-30

ISBN

978710807155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世界文学并非世界所有文学之总和,而是世界各民族文学经典之汇集。目前超出自身文化范围、在全世界流通的作品,大多是西方文学经典,而非西方包括中国文学的经典,尚须通过优质的翻译和评论,才可能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本书讨论经典、翻译、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关系,使读者能了解当前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世界文学诸问题。

张隆溪,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及翻译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特聘教授等。2009年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再获选为欧洲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当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2016至2019年的主席,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世界文学学刊》(Journal of World Literature)主编之一,也担任美国人文学术刊物《新文学史》(New Literary History)顾问编辑。以中英文发表20多部专著和200多篇学术论文,有日、韩、法、西、葡萄牙及希伯莱文等多种外文译本。代表作包括《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道与逻各斯》《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目录
前言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经典与世界文学
三 翻译与世界文学
四 镜与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近年发生的每件国际事件会成为未来的历史节点。而这些历史节点基本上是被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所触发,正好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在关注台海新闻上其他国家的声明,截止2022年世界上共190多个国家,其中160多个国家已官方表明支持一中原则,尤令人惊奇的是韩、澳。整体格局正在演变。相比之下,文化、文学的演变有一定滞后性,“西方中心主义”似乎已经不能再作为万金油了,而所谓“很久不提”的第三阶段明显并非“冷门绝学”。任何世界文学之形成首先就是国际格局的变化啊,不然只是纸上谈兵。
个案有意思,有模仿钱钟书之意。但把旧文和讲稿汇于“世界文学”如此大的主题下,似不太厚道。
对于世界文学理论的分析没有任何新意,而且观念还特别落后……
总觉得这本书和《比较文学研究入门》的内容高度重合,并且对于世界文学的定义问题,作者认为世界文学区别于比较文学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对翻译的态度,这种概念界定是否太过于随意。
世界文学入门读物。作者是比较文学大家,深入浅出,有理论构架,也有具体实践,读来极具启发。诚如钱锺书先生所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在专业领域分工日益精细、琐碎化的当下,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往往能够带来新的意义和价值。
张隆溪认为,世界文学是在世界上流通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一观点是对戴维·丹姆洛什观点的批判性接受,在“流通”的基础上增加了价值判断——“经典”。
内容过杂,前三章比较有收获
哈哈哈哈哈哈的确是写着写着飘远了,但飘远的部分是真好。依然认为对朱、钱的诗学思想引述以及“讽喻”的章节是本书最好的部分。某种意义上飘走的“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可以看成一种对通约性问题的“辩护”吧。无论这本书还是张老师的其他书,“x与x”句式的章节往往是最有趣、启发性最大的。
大家不愧是大家,一本科普性著作也能让人收获颇丰。受启发的是谈到文学的不可译性,古今中外都有关于不可言的论述,然而越是言简意赅,越是沉默,反而说得越多,含义越深。庄子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真的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言与不言的关系。比起强调跨语言间的不可译,还要知道语言内部本身也会有不可“翻译”的内容。翻译本身就是理解。 关于珍珠,镜子意象在中外的运用也超级有趣~
作者通过概念的界定,并对中外文学经典主题及诗学进行比较罗列,寻找世界文学存在理论基础,最终展现出经典世界化的过程,就是发现世界文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