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致用与娱情的封面

致用与娱情

[美]高居翰

出版时间

2022-02-28

ISBN

9787108072344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高居翰中国晚期绘画史收官之作,离开其浸研多年的文人画,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画论和收藏家不屑一顾的“世俗画”(vernacular painting),是其晚期学术转型的代表作。

中国传统画论奉文人山水画为圭臬,将受主顾委托而创作的“世俗画”视为匠人之作,而非“艺术品”,世俗画及其作者也因此少有文字记载。高居翰认为,这些“失语”的、鲜有人关注的世俗画,值得更严肃的研究,也是打开艺术史研究面向的新兴资源。

《致用与娱情》通过对120余幅盛清时的世俗绘画进行视觉研究与风格分析,说明正是美人、春宫、家庆、祝寿等中国主流艺术史之外的“另类”世俗题材,在盛清时通过积极吸收西洋技法、融合南北宗的画风,创造了新的绘画方式与程式。通过挖掘世俗画在艺术史上的价值,作者打破文人山水画主导的中国绘画史叙事,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样貌。此外,作者还将社会文化史的变迁引入讨论,从画作中寻绎时代信息,呈现盛清时城市娱乐的发展、名妓文化与闺秀文化的兴替,以及江南和宫廷间的文化关系等,充分释放了世俗画中所蕴含的时代信息与文化张力。

高居翰(1926—2014)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1997年获该校终身成就奖;亦曾长期担任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2010年,史密森尼尔学会授予其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表彰他在亚洲和近东艺术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高居翰教授的作品融会了广博深厚的学识与细腻敏感的阅画经验,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典范。重要作品有《图说中国绘画史》《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画》等。

杨多

《致用与娱情》译者,于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历史与艺术史,现为自由撰文者、译者。

目录
序言与致谢
第一章 正视世俗画
两支绘画传统
湮没已久的北宗画家
世俗画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感知问题的眼光一如既往的好,但解决问题太难了,只能说是着了先鞭。以及,一直感念高居翰…写作到晚年。
抛开高居翰一贯的对于传统主流文人绘画叙事的解构,本书对于研究女性题材绘画相当有启发,叙事依旧精彩,比如用冷,温热,热辣描述不同情色程度的女性绘画,用《建筑文摘》和《花花公子》的混合体来形容家庭空间中对于女性的想象,真的远胜于巫鸿那本滥竽充数的女性空间。
对于某些推测,作者显然意识到它的过度之嫌,但仍然削足适履。
高居翰晚年著作,花了十年,诚意满满。他的图像读解能力似乎更进一筹了,令人叹服,以极为有限的材料搭建起了一个明清世俗绘画的框架,不论其如何粗陋,都有继往开来之功。为何图像只能在观念上证史以及如何图像证史,高老师都给出了多种可贵的思路和方法。用冷—热的气氛来分辨画作观众的性别,这点很有趣,当然高老师也没有将之简单地进行对立,而是承认了“挪用”的存在(这点也和我的日常生活体会相吻合)。另,以图证图,通过画中画来推测某类图像的悬挂位置,这点看似理所当然,但我以前竟然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做法(?),反而都是清一色的对小说等文字材料的轻信……(终于能够雄辩地吐槽了)。最后也是贯穿全书的,高老师通过寥寥的图像,所发现的已经失去姓名的画坊传承体系,这点最为触动我。这大概就是历史探索的意义所在吧。
为了凸显世俗画,对文人画的评价有失偏颇,内容有些流水账。
不太喜欢高居翰的写作风格,絮絮叨叨流水账一般,缺少洞见。但其梳理仍具有重要意义,发掘了一些被美术史遮蔽了的人物和画作
让我看到了现有插图和版画研究之外,明清女性更加活泼、性灵和有人味儿的一面。
关注在文人画对应的世俗绘画,着墨于江南画家,逐步分析他们的构成,学习的西方绘画技巧,以及不同类别画作的欣赏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