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赤壁之戟的封面

赤壁之戟

田晓菲

出版时间

2022-05-01

ISBN

9787108073099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文学是田晓菲的切入点,在这本书里,田晓菲讨论了三国的重要意象——建安七子、铜雀台、赤壁——在整个文学史中的嬗变。但文学或不是她要讨论的主题,田晓菲作品的一贯特色是揭露文学作品中隐藏的时代讯息,且绝大多数是我们从正统文学文化解读中看不到的。而对中国文学与文化传统来说,三国与建安时期正具有着双重意义,用田晓菲的话来说:“其文字书写奠定了古典诗歌与文学批评的根基,其人物事件则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整齐的割裂,这一割裂显示了雅、俗文学传统的不自然的隔离,也显示了现代的文学研究领域内部存在的自我强加的隔离。”

【内容简介】

“三国想象”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构建,就连“建安”本身也是后来形成的概念。早在三世纪后期,人们就已经带着怀旧的向往阅读建安时代的作品了。在后世浪漫化的三国叙述中,建安的意象,以其饮酒宴游、英雄气概、文采风流和男...

(展开全部)

目录
英文版致谢
导 言
第一部 瘟疫
第一章  瘟疫与诗歌:重新思考建安
引言:回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有趣,但是不是散了一点。以及我以为这是一个更文化研究一些的书(如果余论中的内容多一些就好了)
讲诗歌中宴饮与饮食的象征意义那部分还挺有意思
与《尘几录》《烽火与流星》一脉,以广博的视野、细腻的解读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一段段精彩、迷人的阐释过程,粉碎旧知,拆解经典,翻新历史,反思其永恒流动的本来面目。
第二章写曹氏君臣的宴会、礼物交换与权力展示时做的文本分析诚微妙精当,读得颇为过瘾。不过也就这章是在正面写三国时期,其他部分大抵是论后世的三国建构与想象,诸如萧梁重现建安、铜雀台与赤壁两种意象的分合确也写得很好看,但个人兴趣相对少些。
这一割裂显示了雅、俗文学传统的不自然的隔离,也显示了现代的文学研究领域内部存在的自我强加的隔离。
对“同人文”“耽美”题材的严肃处理,并将其纳入到“文学传统”中加以审视,实在是值得肯定的做法。但全书分别探讨“建安”“铜雀台”“赤壁”三个题目,割裂感较强,在整体性上不如《烽火与流星》《尘几录》。另外,在探讨相关问题的时候太多诗文的引用,对其他史料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问题本可进一步深入,却又浅尝辄止,多少有些遗憾。尤其是“群落”概念值得进一步深入,政治史上已经有了这么多关于集团的研究,再结合礼物、诗文、宴饮这些日常生活的角度,这一问题还可以继续往深了做。
看完感慨颇多,探讨历史语境的变迁,永远直戳我的审美
就冲作者严肃处理过耽美三国,就值得打五星。
不如《烽火与流星》有趣,感觉作者对里面不少诗作词赋的解读都带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不过也许是我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吧,所以读起那些词赋来才觉得无聊。关于译者,从责编老师处得知,“译文经过田晓菲老师比较彻底的大校订,整体上和译者的初译稿差别已经很大了,在和作者译者商量后,就没有在封面署译者名。” 全书分为三部,分别是瘟疫、铜雀和赤壁。第一部瘟疫里,主要是以建安文学和建安七子的文学构建历史来讲述的,确实也让我明白了建安的文学和政治意义上的不同,里面对曹丕文学想法的解读也很有意思,另外对文风有些阴郁的阮瑀产生了些兴趣;“铜雀”则先讲了陆机这样北进的人对铜雀台这一形象的看法,以及历代对的铜雀台上歌伎和曹操形象的描绘,这里面作者情感的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赤壁”只有一章,主要是苏轼赤壁形象的文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