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受伤的人
王学富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4-01
ISBN
9787111301493
评分
★★★★★
标签
医药
卫生
用户评论
有些话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这是一本咨询师的手记和经验之谈,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王学富老师的大爱,他将西方的存在主义理论结合中国文化实况做了很多总结提炼,语句平实,却处处读到自己,读到身边的人。直面的翻译也很妙,存在在这个世上,大抵都是要直面生活的。粉了粉了。 哦对,这是王学富老师10年前的书,只恨自己发现得晚,2020年读起来仍然不觉过时,家庭的共生,童年空洞造成的代偿,大象脚上那根细线,竟也没有太多变化。
有许多父母,他们自身就像狭促而幽暗的屋子,堆满了强迫的情绪、苦毒的经验、褊狭的观念、顽固的性格、阴森森的沉默。在许多家庭,没有沟通,只有控制,人被隔绝开来,彼此没有支持、愉悦、理解、欣赏、鼓励;有许多孩子,他们无法享受来自父母的自然关爱,承受着窒闷,发生着变异,造成了深刻的伤害。
受虐之人在等来你的同情之前,就已熬成了施虐之人。
三部曲系列完。贵在真实
我忘记在大学的图书馆是先看到《成长的路》还是《受伤的人》,的确,我找到了自己——受伤的人,以及伤害我的人。这次新书再版,我完完整整地读完了,中午午休的时候做了个梦,被闹钟吵醒后,我不太记得梦里有没有和解,但不堪的、肮脏的东西,我看到了。想说的还有很多,找到问题的原因,解决要靠实践,唯心主义给予人精神上的指导,但实践需要唯物主义去行动。
我有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带领着观照自己。
成长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
从儿童及青少年入手,切入文化和社会变迁下的精神症状的确是非常棒的视角。只是,对于受伤两字,或者所谓的狭窄的成长空间的描述却不怎么认同。受伤本就暗示着有一个“未伤”的状态,既然生活本就充满着苦难和痛苦,又何来所谓的受伤?人的存在不就本蕴含着对生活的百般滋味,只是某些状态是我们所不想要的,不愿要的,需要被处理的,有所谓“正确的方式”的,包含着医者的出发点,仍旧走不出病理的那套模式来看待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