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外国建筑史的封面

外国建筑史

陈志华

出版时间

2009-12-31

ISBN

97871121129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对第三版进行了修订,文字更准确,更精炼;并更换和增加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插图。

陈志华(1929年9月2日-2022年1月20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河北省东光县。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转营建系,系主任梁思成。1952年毕业于建筑系。当年留母校任教,直至1994年退休。自1989年60岁时始与楼庆西、李秋香组创“乡土建筑研究组”,对我国乡土建筑进行研究,对乡土建筑遗产进行保护。每年春秋两季带学生上山下乡,进行乡土古建调查。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北窗杂记》、《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

目录
第1篇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第1章 古代埃及的建筑 1.1 石建筑的能工巧匠 1.2 府邸和宫殿 1.3 金字塔的演化 1.4 峡谷里的陵墓 1.5 太阳神庙 1.6 希腊化时期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2.1 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2.2 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 2.3 萨艮二世王宫 2.4 帕赛玻里斯 第2篇 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第4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 4.1 圣地和庙宇的演进 4.2 柱式的演进 4.3 雅典卫城 4.4 开拓新领域第5章 古罗马的建筑 5.1 光辉的券拱技术 5.2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5.3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5.4 古罗马建筑的矛盾 5.5 广场的演变 5.6 剧场和斗兽场 5.7 庙宇 5.8 公共浴场 5.9 住宅与宫殿 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 6.1 穹顶和集中式形制 6.2 装饰艺术 6.3 圣索菲亚大教堂 6.4 东欧的小教堂第7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7.1 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 7.2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7.3 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 7.4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第4篇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第8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8.1 春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8.2 曲折的历程 8.3 众星灿烂 8.4 广场建筑群 8.5 活跃的理论 8.6 施工设备和技术 8.7 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 8.8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第9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9.1 初期的变化 9.2 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 9.3 绝对君权的纪念碑 9.4 君权衰退和洛可可第10章 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 10.1 尼德兰的建筑 10.2 西班牙的建筑 10.3 德意志的建筑 10.4 英国的建筑 10.5 俄罗斯的建筑 第5篇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第11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11.1 方生未死之际 11.2 纪念碑的争夺战——圣保罗大教堂 11.3 新贵们的府邸第12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12.1 思想的大解放 12.2 创作的大革新 12.3 大资产阶级的凯歌——帝国风格第13章 欧洲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 13.1 英国的建筑 13.2 德国及奥地利的建筑 13.3 俄国的建筑第14章 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 14.1 西班牙殖民地的建筑 14.2 北美殖民地的建筑 14.3 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第15章 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 第6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第16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16.1 西亚早期清真寺(附埃及) 16.2 扣亚和伊朗的纪念性建筑(附埃及) 16.3 土耳其的清真寺 16.4 世俗建筑物第17章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 17.1 谟亨约·达罗城 17.2 佛教建筑 17.3 婆罗门教建筑 17.4 东南亚国家和尼泊尔的宗教建筑 17.5 印度的伊斯兰建筑 17.6 拉吉斯坦的建筑第18章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 18.1 朝鲜的建筑 18.2 日本的建筑 第7篇 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第19章 玛雅的建筑第20章 阿兹特克的建筑第21章 印加的建筑
用户评论
转二手转二手
我是太久没看高教版或是人教版的历史书么,为嘛我觉得这是一本建筑史中的政治学,而且还得附带一标题——劳苦大众才是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对这种政治形态意识严重的历史书向来没有好感。
经典,每一句话里面都藏着五句话的内容。
同一个作者名下的作品 只因为是本教材 就写得无聊无趣了 满篇的阶级斗争批判更令人生厌
课本啊亲。。
内容好多好杂乱,希望考得好点吧
关于洛可可的那几页记忆犹新,把它形容成一株不合时宜饲育的病弱的玫瑰,真是很绝妙的比喻,建筑史是我最喜欢的大学教材,偶尔有时间还会随手翻翻消遣的那种!
或许是得益于西方建筑史料的详实,作者有更多发挥自己观点的空间。反观中国建筑史就有种建筑历史材料大全的感觉。
老先生在编写教材时去功利化的苦心是值得尊重的,迫于条件限制,本书难免存在一些缺点。比较显著的有两个:一是图片过少,非建筑专业的读者在读大量文字时容易感到枯燥而不知所云;二是书中提到外国人名、地名翻译大部分跟目前通行的翻译不符,而且许多译名相当诡异…… 至于引用马恩言论,其实没有特别可指摘的,说实话书中大部分的引用是恰到好处的。
的确是,图样不够丰富,很多建筑立面平面都仅有语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