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创新的本质的封面

创新的本质

[日]野中郁次郎

出版时间

2019-12-31

ISBN

9787115526069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知识管理图书,野中郁次郎作品 陈劲、陈春花作序推荐 揭秘丰田、松下、佳能、三得利等全球知名企业爆款产品开发过程背后的理念、方法与技巧 阐述知识创造过程如何在企业内成功展开并有力、有效推动产品创新

1 知识管理领域的又一部重要作品,“知识创造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联手知名财经记者胜见面,揭秘成功产品背后的创新本质:实施知识创造。

2 深入日本知名企业本田、佳能、三得利等一线,实地考察它们如何打造爆款产品,总结出了这些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所运用的理念、方法与技巧;

3 本书收入了13个案例,用故事+解析的方式阐述成功产品背后的知识创造过程,既让你看到产品开发细节,又拆解出背后的方法论;同时,案例谈到的产品跨了多个领域,让各行各业的读者都可以有更贴近本业的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本田、佳能、松下、吉卜力、三得利等13家知名企业的产品开发案例,解密了其开发模式,即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参与能力,通过灵活运用企业储备的知识,运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传递、转化,创造出企业产品特有的“理念”。这给处于后发地位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最鲜活的的案例及理论指导,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突破产品创新的瓶颈,打造出具有爆发力和生命力的卓越产品。

【名家推荐】

在经济价值和社会责任并重、科学管理和人文精神同步的新时代,我们应高度重视隐性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基于 SECI 模型螺旋上升的知识管理。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创新与知识管理会议(iKM)创始人兼主席

在知识驱动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阅读“知识管理系列”图书能产生极大的价值。通过这套书,读者会更清晰地了解组织中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创造是什么、如何在方法论层面更好地进行组织知识创造……对这些内容的把握能让我们按照知识管理的逻辑主线去理解企业,理解组织创新力的打造。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野中郁次郎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知识创造理论之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现任一桥大学名誉教授。2017年荣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终身成就奖。

·富士通、三井物产、Seven&I等大企业独立董事,因其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2002年获得日本政府授予的“紫绶勋章”。

·著有80多部畅销专著,2007年荣获美国管理科学院国际管理学奖,2008年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者”,2013年获得“全球最佳50名商业思想家终身成就奖”。

胜见明

知名财经记者,曾就读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院,主要写作经济、管理领域的文章。主要著作有《铃木敏文的统计心理学》《索尼的基因》等。

目录
致中国读者 / VII
推荐序一 / XI
推荐序二 / XVII
译者序 / XXIII
前 言 / XXVII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昨天晚上看到吉卜力的那段看到深夜,虽然两年前就在铃木敏夫的书中看过,但依然还会热泪盈眶; “守、破、离”
这本书不如作者去他书,但也做了比较深入的工作,提炼出十多家公司的创新之路,但进行了范式套路,显得过于牵强,应该少一些企业案例人,再讲得深入一些,各个不同就好了。知识创造范式为组织创新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由“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构成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体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作用创造新知识的组织范式。
通过案例了解日本企业的创新本质,作者讲到了“场”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好的“场”应该具有方向性和使命感,实现自组织化,开放边界,能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对话、产生共鸣。 而创新另一个重要的点是把人当成生产知识、增加附加值的主体,而不是生产要素,才会拥有创造力。 优秀的企业除了看“相对价值”(短期价值),更要看重“绝对价值”(我理解的长期价值即真实需求,很像腾讯的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真实需求从哪里来?不是单纯的依靠调研数据,而是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
虽然都是十年前的日本头部企业的故事,但其精神/管理模式总结相当值得学习借鉴。印象最深的4点莫过于:1、不做旁观者,不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是“成为消费者”,通过实践获得真知 2、脱离“非黑即白”式企业氛围,营造“辩证式讨论的“场”,在每次思维的碰撞中,找到更高形式的结论 3、中间管理层承担重要责任,要学会“自中而上向下”式管理,让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融合 4、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企业,都要从“绝得价值”出发,明确自己的理念与理想,不要为外部环境的“相对价值”所捆绑,多问自己“我究竟要做什么?”“我想做成什么样”
13个创新的故事,故事性强、启发性强,不足之处是:没有形成可/易习得的方法论:)
商业案例有点多,缺少更上位的理论总结,有点读不下去……
用知名企业产品开发案例来说理的一本书。和野中的其他书一脉相承,都是讲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对企业产品开发的影响,有故事有解析,看起来比较轻松,能引发人的思考,搞产品开发的人不妨看看。
(Eddy推荐)十余个日本品牌的产品故事,及对应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