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封面

商业模式创新实践

[日] 野中郁次郎

出版时间

2021-02-28

ISBN

9787115556875

评分

★★★★★

标签

科学

书籍介绍

“知识创造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作品,陈劲、陈春花作序推荐

带你在"共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性知识创造框架,重建商业模式,打造组织发展新格局

◎内容简介

经过20多年的传播,隐性知识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的所熟知和认同,也被国内很多组织应用于知识管理的实践当中。不过,目前大部分应用偏产品研发端,在野中郁次郎看来,这种应用远远不够。

尤其是对于企业,如何把隐性知识创造的智慧以新方式转换为价值,即以知识为导向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才是企业家和知识管理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对知识管理最早被提出来时的时代,新的商业模式只有考虑了环境、资源、人的协调,追求可持续、有意义的发展,才是完整的、有价值的,组织也才能拥有不竭的创新动力。

本书由活跃在“业务创新模型”实践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执笔,他们从各个角度对“业务创新模型”展开了分析。所谓“业务创新模型”,其目的正是以知识为导向,帮助企业在“共同善”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性知识创造的框架,打破现有产业的固有观念和企业内部障碍,重建商业模式,打造新格局。

在书中,作者们介绍了组织在商业模式变革中遇到的困境,并阐述了如何运用业务创新模型来摆脱束缚,同时讲了变知识为价值的领导力在商业模式脱困中的作用,最后从实践智慧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统合型业务创新模型及其对于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名人推荐

在经济价值和社会责任并重、科学管理和人文精神同步的新时代,我们应高度重视隐性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基于 SECI 模型螺旋上升的知识管理。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创新与知识管理会议(iKM)创始人兼主席

在知识驱动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阅读“知识管理系列”图书能产生极大的价值。通过这套书,读者会更清晰地了解组织中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创造是什么、如何在方法论层面更好地进行组织知识创造……对这些内容的把握能让我们按照知识管理的逻辑主线去理解企业,理解组织创新力的打造。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编辑推荐

☆ 知识管理领域8位知名学者联手,深入探讨了业务创新模型,帮你开启以知识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变革;

☆ 涉及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社会基建事业三个领域的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者与运营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拆解相关领域知名案例,提出摆脱商业模 式创新羁绊的实践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在商业模式创新中运用实践智慧,在所在组织中最大化知识的价值。

目录
前言
序章 向实践智慧战略转向
第一节 被欧美化的日本经营
第二节 向“实践智慧战略”转向
第三节 灵活和呆板的夹缝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知识创新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谈的是商业模式,但不只是给商业人士看,也给政府官员看,里面还讲到新加坡政府的案例。
这个时代,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前进着。而作为众多企业中的一个领导者,要想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更好地生存,就必须要打造新的创新商业模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野中郁次郎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书中,提倡企业组建知识智慧的创新型企业,他建议不以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站在“为了世界,为了大众”的超高视角来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 而实践智慧,刚好就是一项非常有利的创新商业模式,它能在企业动态发展过程中,率先、精准地洞察事物本质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帮你做出适时、适当的判断。 所以,无论是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还是愈发变化莫测的企业环境,你都有必要掌握实践智慧能力,它能让你在每一个特殊的状况下,准确把握现实情况,深入思考,做出合适判断的智慧。
作者把知识分成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很多人会过度依赖显性知识,因为它好编撰,好概括。比如企业会过度依赖一些风险模型和工具,却忘了世界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 书中说道:" 对显性知识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企业无力应对变革。"所谓的不能驾驭正确类型的知识,就是因为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投入侧重不同,企业很容易迷失在“技巧”中。其实个人成长也是一样的,盲目追求快速精进的技巧,反而容易把自己学懵。学啥都还是要沉淀成结构能力,不然人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没啥应用场景的肯定忘光,到时候就是又白投钱了。
时代在变,商业模式也跟着在变,只有顺应潮流,学习方法,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游刃有余。
挺不错的书,属于开眼界类的。中国翻译应该早点,都相隔好多年才翻译,怎么适应学习国外 全文讲述商业模式创新应该站在全社会宏观角度+发现客户价值需求+企业要形成”场”,都挺有借鉴意义
这不就是高配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低配版的《奈飞文化手册》么???道理看下来,都是三年前互联网+商业玩的东西吧。日本商界和相关学术研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在脑洞这一块确实不行。
用处不大
知识点精炼到位,深入浅出。但由于是不同作者的篇章集,连贯性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