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界史的诞生的封面

世界史的诞生

[日]冈田英弘

出版时间

2016-01-31

ISBN

978720011662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东方中国,以汉文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位则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

司马迁的《史记》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变迁。在他所确立的历史叙述中,无论现实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记述时都会尽量规避“正统”的变化。希罗多德所“创造”出的地中海型历史,记叙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确立了“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

就这样,拥有历史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各自在创造出固有的历史观之后,在各自的地区里以各自的历史架构书写历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出现打通了东西藩篱。随着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吞没大半欧亚大陆,让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得以连接,两大历史文化首度接触。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世界史从此变得可能,至此,人类文明方才真正进入世界史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蒙古史的文明意义。

冈田英弘,“东京文献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专攻日本古代史、中国史、蒙古史,在蒙古史领域成就尤受瞩目。193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5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系,因参与“满文老档”译注工作,年仅26岁便获得日本学士院会员的殊荣,成为日本学界史上最年轻的学士院会员。从1966年到1993年这二十余年间,任教于东京外国语大学,直到退休。主要作品有《康熙帝的信件》《成吉思汗》《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兴亡》《从蒙古帝国到大清帝国》等。

冈田英弘对于世界史的推广,与追求超越民族主义的新清史学派,同样强调消解传统历史书写中的东西界限,并试图从全球史的视野重新诠释东亚文明。美国新清史领军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欧立德是他的入室弟子。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1206年的天命—世界史从这里揭开序幕
成吉思汗
蒙古之外的世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日本处于东洋与西洋的夹缝之中,日本的学者为了自圆其说自己的认知矛盾也确实是绞尽脑汁,最后创造了蒙古世界史的论述。在这套论述之中,关于日本的话语主要是如下两点:日本自建国之后便光荣独立于世界边缘。明治之后则屹立于世界的中心,位接东西两大文明。从史实上来看也没什么不对,对既有观念的解构也颇为点睛。只不过其背后仿佛仍有一套中国式的天命叙述在作祟:我大日本国承接天命,万世一系。东西史共同交汇于日本,而日本首创世界史。
冈田学问驳杂不纯,观点刻意标新立异,证明一味浮皮潦草,过分抬高蒙古,消解中国中心,一会历史虚无,一会宏大叙事,符合姨淆。。。
日本人研究蒙古史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学术水平太低,无法进行其他朝代的研究。本书作者也是这样,比如认为大禹是东南亚人(就差说说泰国人了),说司马迁是宦官(那您算不算鬼子呢?),水平真的真的真的是太差了。
挑战三观的书,前面还觉得是种全新的思考方法,越往后看越不对,这样的书在国内也能出实在是个奇迹。不过这些惊人之语也很难说服人啊,明初建制沿袭元朝如何就证明整个体制都是蒙古人的遗产?林丹汗的投降怎么就算给满清继承了?感觉是结论多余证明的文章,不能服人
要在短短的篇幅介绍世界史的流程难免会流于走马观花,冈田的学问予人杂而不纯的感觉,看来在日本研究蒙元史的学者中与他持相同观点的不乏其人,此前在大陆出版的杉山正明便是一例。书中有几点须予以驳难:一、夏非东夷,商非北狄;夏朝就算没文物出土,我们也知道是由华夏族所创立的,却无故弄出个“东南亚系统”,而商朝先祖更被说成北亚的游牧民族,真叫人啼笑皆非,作者对上古三代史的隔膜可见一斑。二、李唐皇室的血统属胡汉并存;李初古拔与李买得父子是否李唐的先祖一直存疑,作者毫无根据就断言李唐皇室只留着鲜卑人的血统,不曾考虑到在北朝出仕的汉人起胡名是很正常的事。三、对汉文化遗产选择性失明;作者过分强调蒙古帝国所留下的遗产的重要性,孰不知汉文化对元朝的影响同样巨大,如魏朝以降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元朝照样沿用。
太SB
不认同后面的观点 前面对世界史的描述很精彩
“这样的性格不适合以个人的自发性和责任感为前提的资本主义。这也是蒙古帝国统治的后遗症。”
读的时候脑子里疯狂闪现羽田正对日本历史学学科设置和所导致的思维陷阱的论述,勉强能理解冈田想要干什么,但是论述和推论都太过于大胆了吧
有一定历史功底再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