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山水的封面

山水

冯至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20014430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山水》是冯至先生四十年代昆明时期所写散文的结集,兼具诗心与哲思,隽永耐读。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冯至先生的思维影响很深很深,即使他受到外国作家的影响,往往也是灵感的触发,从而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他写散文也极具诗意,同时还有淡淡的哲理意味,似稀疏的星子,点缀着中华的山山水水。

本套书“冯至小辑”为活字策划之“大家小辑”第一种,收有散文集《山水》、小说集《伍子胥》、里尔克著冯至译《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人物传记《杜甫传》等,集中体现冯至文学生涯的精华成果。

【编辑推荐】

※ 冯至本人为鲁迅、周作人之后,与沈从文、钱锺书、张爱玲并肩的现代文学大家,其作品哲思深湛,文字优美、好读。

※ “冯至小辑”所收作品《杜甫传》、《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山水》、《伍子胥》均为其创作高峰期代表作,此次结辑,能吸引年轻一代读者走向冯至。如《杜甫传》所配张光宇插图为第一次在图书出版物中亮相形式亮相。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1927年毕业,1930年赴德国留学,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冯至20世纪20年代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登上文坛,40年代创作的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小说《伍子胥》影响深远。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其著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均具开创意义。他曾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把海涅、里尔克、歌德等人的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为中德文学的交流与沟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也因此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聘为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等多项奖项。

目录
重印《山水》前言 ……………………………… 1
C君的来访 ………………………………………. 1
蒙古的歌 ………………………………………… 7
赤塔以西—一段通信 …………………………... 14
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 2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时代印记太深,太罗曼司
距离读完这本书时间已过去月余,我总是会想起那位林场的老工人,他年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要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做储备才不会年老时被一场雨打翻在地呢。
北京出版社去年出版的冯至先生一套四本作品集的其中一种,收录了冯先生在创作高峰期撰写的十多篇散文。以“山水”为名,固然是跟这些散文多为旅游见闻的内容相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以中国文化中的写意手法,讲述先生静观世事巨变,而力求宠辱不惊之意。这些散文大多篇幅短小精悍,但文笔诗意凝炼,切入角度敏锐而富于细节,关于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观察的寥寥数笔之间,作者对于时代的判断与反思,不言自明。阅读这样的文字,一方面需要对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外历史格局的一点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领会特定时代里春秋笔法的意蕴指向,因此非常适合在夜深人静之时从容阅读,跟随这些美妙而隽永的文字一起,或会心一笑,或暗自深思。
消逝了的村庄、塞纳河畔的少女、动物园。
最喜欢《人的高歌》一篇,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无名的工匠、画师,才有了那些震古烁今的遗迹。然而,不只庄严辉煌的石窟,还有一条条脚下坚实的路,一座座指引方向的灯塔,都来自无名之人的付出。受益者如我们,当心怀感激,并将这份温暖传递。
无名的山水 无名的人。
朴素地生长如朴素的文笔,没有一处矫揉造作,感觉创世来那些文字就这么生下来,突然横着死去。 冯至的散文篇幅窄小,像山水小品,小小的摊开在手掌里。不会带来多少记忆,更像一种自然的气味,例如鼠曲草的绝对纯洁,加利树带来的颤栗和恐惧,一半是南欧的山麓,一半是昆明的雨季,适合一个秋风萧瑟、落叶梧桐,但还是有阳光的午后去读。
“从死的字里唤回当年活的山水。” 文字是清朗的,书页是刺臭的,既然豆瓣分图书版本,那为轻型纸扣去一星。
诗人写散文,语言明净透亮。在每一篇里都读出了时间的流逝,物是人非,而山水永恒。
战时出版的散文集《山水》记录下诗人心境变迁的痕迹。对于一直以自然为友、为师的冯至而言,自然的超越性与永恒性曾凌驾于现实的具体性与迫切性之上,在他眼中,人事无常,自然的一切却孕育着有恒,“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之外, 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相较于激烈巨变的现实,自然是“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的存在”。在现实面前,冯至仿若看风景的人,他以静默的旁观者身份观赏着世事运转的规律,领悟着自然给予的启示,从中捕捉那些令他感触的成分,再记录为一首小诗、一篇短文。然而,现实的火焰终究吞噬了他的风景,也打破了诗人与封闭风景之间的画框。曾经给予诗人触动的地方风物,在敌人的铁蹄下意义沦陷。对冯至来说,《山水》是一个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