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解剖无聊的封面

解剖无聊

[加] 马克·金维尔

出版时间

2020-06-01

ISBN

9787201159713

评分

★★★★★
书籍介绍
资深意见领袖、哲学教授剖析信息时代的危险,用哲学拯救我们破碎的自我,解答无聊与生活的关系。 沉迷于刷屏?不断滑动屏幕寻找难以捉摸的精神刺激和幸福感?这位多伦多大学的哲学教授、多产作家,为我们面对技术的不断沉迷,提供了一剂哲学解药。——加拿大主流媒体《环球邮报》 技术从不中立。 网络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拽着你沉迷,或因为痛苦,或因为贪求刺激,但本质上可能是因为你害怕无聊。 叔本华、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也不曾预见,人类的无聊可以被网络放大到如此地步。在这个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时代,我们生产自己、消费自己,掏空自己,再填进一个破碎的自己。我们如同《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燃烧自己,点亮虚拟世界。 现在,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是选择红色药丸,还是选择蓝色药丸? 马克·金维尔(Mark Kingwell),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加拿大非常活跃的社会评论家、资深意见领袖,《哈珀斯》杂志编辑,《环球邮报》《女王季刊》撰稿人。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出版作品19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在1997年获得著名的“斯皮茨奖”,2002年“全国杂志奖—论文写作奖”,2004年“专栏奖”。2018年获封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研究领域:社会与政治哲学、建筑与设计哲学、艺术哲学、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无聊的境况
1.多希望我也在这里
2.无聊是哲学的源泉?
3.为什么继续活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意思的小书,搜罗了哲学角度看待无聊的方式,略散但有启发性。最喜欢托尔斯泰对无聊的定义:“the desire for desires。”对于界面和矫正架的讨论也有新意。可惜虽然作者点出无聊非个体能抗衡,但似乎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在这个由界面统治的世界里,个人自由的代价是永远保持警惕。没什么本就如此,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们逆来顺受。”
从心理学或者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聊这个事情不好吗?
#购于西西弗# #哲学# 快乐存在于无聊和困惑之间。所谓关于无聊的思考,本身就是无聊的,一种伪装成文化分析的智力炫耀,跟电视上的专题讨论节目没什么差别。
很有意思的选题,翻译也很不错。但只有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可看,中间不知道作者在鬼扯什么,时兴批判大锅炖?不是说不讲道理,是看不出这两部分和题目有多大关系,完全可以砍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多是写书思路清晰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无聊的人生,有趣的无聊。读的断断续续的
不知所云
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真是可幸,也可悲; 很多地方戳的很痛,但我知道自己暂时也做不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喜剧演员Louis C. K. 认为:我们总是玩手机,主要原因是我们很难独自面对存在。他说:“生活无比悲哀,光是活着,就够惨了。”在我们的各种计划和项目的表面下,是“永远的虚空……你知道一切都是徒劳的,而你是孤独的”。我们无法直面由这种悲哀产生的焦虑。
有很多时候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就想着逃离,原来这就叫无聊
浮于表层且翻译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