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里达《延异》(Différance),附让-吕克•南希《延异的生命》(La vie différante),中文译者:白轻(lightwhite),书籍设计:Annwucu
本文是德里达1968年1月27日在法兰西哲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的演讲,这次会议在索邦大学的米什莱阶梯教室举行,并由让•华尔(Jean Whal)主持。文章发表于《法兰西哲学协会期刊》,总期第62期,1968年7-9月刊,第73-101页。后收录于太凯尔(Tel Quel)的文集《总体理论》 1968)。
译文选自德里达,《哲学的边缘》,1982年,第1-27页;以及《声音与现象,及其他论胡塞尔符号理论的文章》,1973年,第129-160页。另参照了法文原版。
让-吕克•南希《延异的生命》选自《新世纪评论》,总期第10期,2011年第3期,第55–64页。
德里达《延异》:
“延异既不是一个词语,也不是一个概念。然而,在延异中,我们看到了通常所谓的我们“时代”之思想最为决定性地铭写的东西的连结——更确切地说,是聚集:尼采那里的力的差异,索绪尔的符号学差异的原则,弗洛伊德那里作为(神经元)拓路、印象和延缓效果之可能性的差异,列维纳斯那里作为他者踪迹之不可还原性的差异,以及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存在论差异。
对差异的这个最终规定的反思将引领我们将延异思作一个策略性的注释或关联——它被相对地或暂时地赋予了特权——它指示了在场的关闭(clôture),以及概念秩序和名称的关闭,这样的关闭正是在踪迹的运作中实现的关闭。”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8日),1930年生于法国统治下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家庭。19岁来到巴黎,1952年考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师从米歇尔·福柯及阿尔都塞等,后来在鲁汶大学胡塞尔档案中心师从保罗·利科。从1960年到1964年间,德里达任教于巴黎大学哲学系,1965年至1984年返回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访问教授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掀起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1967年是德里达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本重要著作:《书写与延异》、《声音与现象》及《论文字学》。德里达的著作还有《播撒》、《哲学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