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国海盗的封面

大国海盗

雪珥

出版时间

2011-06-01

ISBN

9787203072843

评分

★★★★★
书籍介绍

《大国海盗》是一部对中华海盗的全新解读,也是一部华人殖民的悲壮诗篇。当西方的海盗们在国家力量的鼓励和支持下,开疆拓土时,汪直、林道乾、林凤、郑芝龙、郑成功……这些所谓的中国海盗却不得不两面作战:一面迎击远道而来的西方同行们,争夺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则必须继续面对来自政府的不断围剿。在皇权和西方同行的双重打击下,中国人虽然早在西方之前就开始移民海外,却迟迟难以发展出成熟的海外殖民地,并不断受到当地土著乃至后来者们的打压。

中国海盗虽然一方面痛恨政府的打压,另一方面却总是向往体制内的召唤,只要有机会能上岸当官,他们几乎可以立即舍弃海洋上的一切,反过头来把矛头指向昔日的同行。

其实,与其说作者说的昔日海盗的历史,不如说说的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海上角逐,借古是为了讽今,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里分明透露着海上中国的无奈和悲伧,也因此,作者大声疾呼:凡是在海洋上无所作为的国家,注定是失败的国家,赢得海洋必赢的陆地更为重要。

祖先通过建造长城这样的人工障碍物,试图阻遏外敌的铁蹄,进而更是把大海当做隔绝陌生人的屏障。但是,依靠长城与大海这两个千年不漏的安全套,在面对这个充满了强暴荷尔蒙的世界时,真的就能保住中华民族的脆弱贞操吗?

雪珥

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主要著作有、《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目录
第一章 与海为敌 郑和舰队大阉割
旧港之战
朱家关门
下岗转型
一盘棋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蓝色中国毁在郑和手上了?
只允许宦官乘坐旅游船四处把钞票,不允许海民浮着小舟自谋生路,即便在号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贸易的16世纪末,宁波也未曾恢复到中古晚期曾经的地位,泉州之类更是等而下之。没有繁荣的港口和自我组织,让清代漂洋过海的侨民再难以产生林凤和郑芝龙,幸运者克里奥尔化/娘惹化,命运多舛的,就只能沦为种植园的苦力和马六甲码头的猪仔叻
一部有关中国海洋的自宫史……
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观察视角,“新闻史学”、“历史现场报道”的笔法读起来也很轻松,虽然这并不是个让人轻松的话题;仅从观察者的角度,这本书有关心、有智慧、真性情,值得一看 当然,近期关于近代史的阅读不少,总体上的体会是,这里面并不存在真正客观的观点、更多的是解释性的总结,因此做太多的争论是不必要的、甚至动机都值得怀疑,这并不是简单说“历史任人打扮”,而是故事发生的太急促、太偶然,或许还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恰如“海洋中国”这个话题,在当下的历史时刻、是否又会有新的解读?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工业化之后,从浅蓝到深蓝、考验的可能同时是统治智慧和民族精神,然后再加上一点运气吧
因为最近的国际形势,比较应景。祭奠先人辉煌往事,叹息百年落寞沧桑。海禁,海盗,海权。个人还是喜欢绝版甲午,国运1909。感觉作者最近似乎出书频率太快了,担心影响质量。
作者的史观很有问题,多数观点鄙人不敢苟同(例如作者为海盗得不到王朝支持而痛心,那么被忽视的沿海良民呢?因为没有入伙就成了被杀掠的“合理代价”?海盗又可以代表多少沿海居民?)多少带点受害者有罪论、社达主义。世界并不全是“黑暗森林”,除了社会达尔文秩序、利维坦秩序外,仍存在着威尔逊秩序。本来扣一星,但胜在角度新奇与启发性(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加一星。 不由得叹息,产生于中土体制下的海盗往往遵循一种本能的逻辑——出走是为了“上岸”。或许这种逻辑来源于震旦天朝对任何脱离编户齐民体制“牛马”的重拳出击、虽远必诛?也或许是体制的诱惑——自身不产生任何资源,但却能集中社会绝大部分财富,填补“制度成本”。所以进入了体制就意味着不用吃“筚路蓝缕”的艰辛开拓饭(增量),而能吃安逸舒适的现存饭(存量)?
作者历述明季以来横行中国沿海的知名海盗们:陈祖义、汪直、林道乾、林凤、郑芝龙、郑成功等,抱恨于他们未能在开明政府的默许下开拓海疆。 明朝的海禁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海上走私和海盗劫掠,限制了海外殖民的发展。官府对海盗的政策,自然是严打,甚至不惜穷追于域外,偶尔也会剿抚并用。海盗们则希冀“束带立于朝”,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接受招安,反手对付昔日同行。 在西方语境中,“海盗”一词不仅与海上贸易、文化交流这类象征文明的语汇相关联,还常常与事关国家利益的海外拓殖、海上争霸相始终,海盗被视为勇气和力量的化身。因此,西方在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全球贸易方面占得先机。中国曾在15世纪以前拥有绝对海上优势,却由于观念保守僵化错失了开拓海疆的良机。 作者预设立场,材料组织松散,论说欠缺逻辑性。
确实是历史发明家。角度挺新,不过进取就是去杀人劫掠这种观点不敢苟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每个毛孔都是血,不能因为落后就后悔没去吃人吧。
最近研究明朝海盗
这完全是把西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终结者式的胜利在膜拜,然后反推自己老祖宗如何赶不上趟,又是阉割又是去势又是自废武功……明着看是用民族主义为故国招魂、扼腕叹息,实际上是用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实用逻辑在自我鞭尸,已经「洋奴」得没有最后一点人味了。 西方式的发展主义逻辑推演到最夸张的地步,也不过如此了吧?人类的现代化就只有这样一条路了吗?怎么我们温良恭俭让还错了呢?也就这几年才有《中美相遇》这样的反「自虐史观」的作品出现,西化、转轨、并流、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一直是改开后知识界主流,只不过是姿态差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