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书评研究的封面

书评研究

萧乾

出版时间

2014-11-01

ISBN

9787203086833

评分

★★★★★
书籍介绍

全书分为七章,论述了书评的兴起、书评家的素养,阅读的艺术,批评的基准,批评的意识,书评写作方法,书评与出版家、作者、读者以及书评家的关系等问题。20世纪30年代,作者曾在《大公报》主持书评的编辑工作,认识到书评在当时作为一种新势力在萌芽中兴起,并强度书评的真正对象是读者大众。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作《尤利西斯》获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用户评论
《大公報·文艺副刊》
书品,作品,人品。字里行间透着幽默与实诚,没有一句废话。 我拿笔指着竖版繁体字读书的样子像个小学生——我也就是个读书界的小学生。
读来是有趣的。
虽然是民国年间的书,但是对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是一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由此可以推出,这套丛书,质量绝对不低。
開天之作,老實人所寫,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比较久远了,幽默胜于理论
在图书馆借到了1935年的初版,读的过程中一直掉着纸屑。语言很好,对艺术欣赏的见解在现在也毫不过时。可惜繁体竖排看不习惯,囫囵吞枣读完了。
书评写作算是给萧乾先生玩明白了。本书不仅干货满满,而且颇具艺术性。本是工作之余的阅读,结果手不释卷成了主菜。让人不觉后悔,为什么这么晚才读到这本好书。
作者真是个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