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在现场的封面

我在现场

黄盈盈 等

出版时间

2017-08-31

ISBN

9787203099512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性社会学作为一个相对敏感的领域,往往被隐藏在学术研究的背后。然而,《我在现场》这本书以坦诚的态度,将作者们的调查经历和思考公之于众,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挑战。作者们深入“红灯区”、与性工作者交往,甚至参与艾滋病预防项目,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性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揭示社会现象,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
作者简介
黄盈盈,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现为该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她专注于性与性别社会学、身体社会学、艾滋病的跨学科研究及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著有《身体、性、性感》等作品,以深入的调查和充满情感的文字揭示社会现象,推动学术贡献。她的研究深入“田野”,关注边缘群体,跨越隔阂,为读者带来生动的社会观察。
推荐理由
《我在现场》这本书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们在性社会学领域的实地调查经历,不仅展示了调查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深刻体验,还深入探讨了性社会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论。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读者可以了解到性工作者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对这一群体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适合哪些人读
对性社会学、社会调查、女性权益、边缘群体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实践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社会现实、提升社会责任感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目 录:
001 写在前面
001 第一部 身处小姐之中
眼睛里看得见角落,
心里才会有全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严格来说三星半。潘、黄两人的特点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写法朴素但很有启发。刘中一那篇则是反面典型,全方位展示了一个过分自恋而不懂自省自嘲严肃幽默分寸感等等的研究者挥之不去的“救风尘”情结如何把田野笔记变成知音风地摊文学。
开头几篇特别棒,金句频出。“你要自甘堕落” 有幸见过阿严老师!做性研究和做性教育也有相似之处,很多体验都感同身受。
潘是佛心,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黄是菩萨心,渡人渡己渡众生;赵军是道士,夏冰是小沙弥,其余人都不值一提。
翻读完了,好坏各半,但是瑕不掩瑜,有一篇江湖、条子、妓女的是整本书的高光,看了还有点感动。这本书带读者走了一遍田野,很好地区分了人类学和社会学各有千秋。最后还看见我一个同学的文章,真是大清无人了。性社会学跟摄影有个毛关系呢,去年去古巴临街的百年豪宅里没有自来水,黑哥哥黑姐姐们需要全家出动提着水桶逆光走上华丽但是破败的楼梯。我当然不会放下这么好的镜头,黑姐姐特别愤怒说你们摄影师就喜欢古巴的贫穷落后,你们有没有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痛苦。后来我愧疚了很长时间,黑姐姐给上了摄影里最重要的一课,这本书的作者们肯定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小姐作为独特的人群在中国真实地存在着,由于中国的法律和道德观念的限制,她们只能游走在边缘的灰色地带,真实的情况并不为大众所知。潘绥铭教授经过对这一领域的坚持性的研究,带起了一班有些成熟经验的研究弟子,但是他们都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艰难的过程,简直可以说比研究对象们也容易不到那里去。
潘家手艺作坊的家庭札记,而不是性社会学田野群像。内容稀疏,文笔平平,有两三篇特别可笑的,但这样明显的横向对比,读者观看研究者自我观看的方式,还是挺有意思。
三星半。第一部分可说为潘绥铭老师及其弟子门人回忆田野生活的种种艰辛与不易的短文合集,质量良莠不齐,既有潘、黄二位老师的诚恳之作,也有以所谓的社会学做包装与掩饰的充斥男性凝视的“地摊文学”;第二部分质量回升,几位分享者的学理分析和故事分享都颇能打动人。
“田野调查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仅仅是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而是在情境中理解人,是沉浸于生活世界之中去理解生活。”
自古以来,我们对性的思考是局限的。凡是和性沾边的我们都是羞于谈论的,好像性是一切的原罪。但是红灯区和常规商业的区别在何处?“普通人”和小姐鸭子的区别又在哪里呢?眼睛里看得见角落,心里才会有全局,
首先看了潘老师调查男同志的一篇,注入很大的激情。接着第一次下田野,同样与性/别有关,下完整个人都震惊了。这时候,回头过整本书,点头如捣蒜,开始让我更好地理解并超越自己的震惊。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