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暴力与反暴力的封面

暴力与反暴力

[美]谭旋

出版时间

2019-02-28

ISBN

9787203106562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法国大革命中,为什么相当一部分称颂宽容、公平正义和人民主权的国民议会代表会选择恐怖统治?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为何会一步步走向恐怖的大众暴力?

◎除了全面考察法国城乡的社会状况,本书尤其关注大革命中的政治精英,不仅是精英阶层的政治行动,还有这些行动背后不断变化的心理动因,试图借此考察暴力政治文化的起源。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手稿和印刷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代的一系列信件和日记。在同类研究中,这并不多见。

纵观历史上的重要革命,很多都有恐怖时期,也都有对社会能够也必须革新的强烈信念,而这些信念很容易引向对反对者的敌视和打压。对所有的革命而言,那些利益和价值观念受到威胁的群体,都会成为反革命势力;对所有的革命而言,在无法避免的过渡时期,都会出现权力真空,也都会出现每一个权力 机构均受到质疑的时刻;对所有的革命而言,人民群众的影响足以将革命推向意料之外的轨道。另外,对所有的革命而言,也很可能都有执迷于揭穿阴谋、过度怀疑和缺乏信任的时期,都有充满不确定性以致难辨敌友,不知道谁是真正的革命者,谁是躲在革命誓言面具之下、披着羊皮的狼的时期。

事实上,结束一场革命很可能要难于开启一场革命。

目录
序 言 革命的进程i
第一章1789年的革命者和他们的时代 1
贵族阶层/广大民众/敢于求知/对暴力的模糊态度
第二章 自由精神29
革命前夕/国民议会的成立/攻占巴士底狱/兴奋与焦虑/十月事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3/16/%e6%9a%b4%e5%8a%9b%e4%b8%8e%e5%8f%8d%e6%9a%b4%e5%8a%9b/
一群有着自由思想的人做出最可怕的事,确实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件。
典型的后修正主义大革命研究,旨在解释大革命中恐怖的起源而非其本身(序言,xii),这就使得“恐怖”这个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主题(崇明对此有一篇漂亮的综述),被降格成了单纯的历史叙事,其结果无非是重述了一遍九三年故事(p304),更糟糕的是,这部分的材料密度甚至比不上一本概论性的牛津史;后修正主义无法回答大革命如何发生,自然也无法回答恐怖是如何起源的,“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巴黎的恐怖骤然陡增,我们不得而知”(p345),只能将重任放在了气氛与揭发之上(p359),材料上也选择了更为讨巧的通信(序言,vii)。这种充斥着知识傲慢的美国式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理解我们的生存处境是没有多少帮助的,对于关注后者的人,我更加推荐罗伯斯庇尔的演讲、雨果的《九三年》以及狄更斯的《双城记》。
恐惧,起初对外后来主要对内的恐惧,导向了制度化的恐怖。恐怖政治不是1789逻辑产物(虽然以罗伯斯庇尔个人论可能是)而是全面战争动员的一环。所以Marx式解读是不对的?因为不是平民掌权的表现而是绝对化国家机器的巨响。。。。
结束一场革命要难于开始一场革命
结束一场革命要难于开始一场革命。他们一开始为了获得自由而奋起,最后却困于对他人和自己的恐惧。
1789年注定是了不起的。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大的反思在于,革命是一个事件吗?不是的,革命是一个征程,而想要结束一个革命,比开启它更难。所以当法国提出《人权宣言》,高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口号,在此后数十年都受此“反噬”。自由可歌可泣,可是自由的边界在哪里,革命的边界又在哪里,法国在1789年后,用了许多次残忍的大清洗和周而复始的复仇、恐慌为代价,探寻着这一切的边界。大革命无疑是伟大的,底层的民众再也不愿意接受压迫,不管男女都愿意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可是人民参与的边界又在哪里呢?读完之后,我深受震撼,并为自己此前对历史短浅的认知(当然至今也是短浅的)感到羞愧。
把大革命的历史又写了一遍,但是对于“暴力”和“反暴力”这个主题的阐述极为匮乏,仅有的一些分析也没什么见地。
从温和到激进,以及贯穿始终的派系理念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