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清代的案与刑的封面

清代的案与刑

郑小悠

出版时间

2019-06-30

ISBN

9787203107934

评分

★★★★★
书籍介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博库·钱江晚报春风悦读盛典”年度新人奖得主郑小悠新作,重新审视清代一系列典型案件,解析其制度设计的漏洞所在。

◎一系列几度反转的惊世奇案,折射出清代的治乱兴衰。

◎帝王心术、官场规则、制度弊端、人情罗网,如何盘根错节,使得清代法律的天平摇摆不定、案情的走向充满变数?

◎为何清代律例设计精细,却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原本寻常的普通案件,为何会升级成内幕重重、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

◎皇帝的政治意图、个人好恶如何影响案件的最终裁决?

作品简介:

历史上涉及多方、影响广泛的大案要案,其发生、审判及最终裁决,往往充满诸多值得深思的细节,可谓回溯及研判历史的重要标本。

本书上编《旧案重审》,以充满现场感的叙述,重现了自雍正至光绪年间的多桩案件。这些案件起初都看似平常,但最终升级成轰动一时、引起皇帝关注的大案,其案情反复、内幕重重,令人惊骇,最终审判结果耐人寻味。作者在还原案件过程之后,予以理性审视,探讨了清代法律制度中的种种弊病,譬如刑讯逼供、讳盗诬良等,以及其深层症结所在。

下编《刑期无刑》,选取清代法制体系中的一些重要职位,如仵作、禁卒、提牢官乃至皇帝,展现他们作为体制中的“螺丝钉”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履行职责时面临的困境,并由此展现了清代法制体系的审案流程、机构设置、人事机制以及明暗规则。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上编中所述的案件。

本书以重述案件的方式还原历史现场,也从侧面描绘出清代由盛世坠入末途中的政局更迭、官场生态与世情人心。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有助于理解、反思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以及政治制度的某些痼疾。

目录
● 上编 旧案重审
“能吏”之祸:一桩民妇走失案背后的雍乾政风之变/3
新君的麻烦/3
亲家成仇家/6
“能吏”高人杰/1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不错,清晰流畅。
此次川渝行的来回高铁上刚好够时间看完这本书。以案例叙事展现了清代法律体系的运转情况、制度优劣和案件审理背后的人事纠葛、政治斗争,梳理了清代刑部的运作机制与权力关系,本以为讲律法会枯涩难懂但作者写得还挺简单易读的。
太薄,话没说完。
这本不如年羹尧和九王夺嫡,倒不是因为专业术语之类的问题(也不是看不懂吧),就感觉没甚意思,毕竟能跟年羹尧和九王夺嫡比的story也不多就是了
资料可以看。受不了那种对满清带着温情的笔调。选取案例,大都不温不火。
汇编而成,可读性颇高
先是觉得陌生新奇,而后发现个中古往今来都一样,不一样的制度下,小心翼翼运行的都是一样要生活的人。开拓了好多新的知识,作者也让我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背后得成因,选取的案例也是情节一波三四五六七折的,看着很有趣。其中也被一些引用的文章的古人之语所打动,包世臣的话就让我会有种拍大腿直呼实在的感觉“办七分不公道事”,所经官民讼案百余起,每办一案,都抱定实事求是之心,不肯盲目顺从前审官的结论。前审官们因此惴惴不安,对我肆意毁谤。但正因如此,在我手中从未酿出过巨案,也没有官员为此遭到参劾丢官。这就是我纾解百姓的郁气,为他们挣得三分公道的缘故。
内容4星,纸质0星。上次遇到纸质这么差的书还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沈家本传》。
通俗与深刻共存。
2022年闲读之37: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大部分篇目都在刊物或新媒体刊载过。读完全书,才发现依吾的惯性思维,全书应该反向阅读,即从后往前读,最后一篇是统揽,下编“刑期无刑”讲司法制度设计、官吏制衡、皇权与胥吏关系,再读上编“旧案重审”中的各个案例,从而形成对清代刑与案体系的完整认识。“法司依律,天子衡情”,是主线。基于这条主线,也就不难理解清代司法体制特别是刑部体系的设置已经实现了专业化和职业化,也就更不难理解为什么“清代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一级政府机构,其对案件作出的判决,都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