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家文化的困境的封面

儒家文化的困境

萧功秦

出版时间

2022-01-01

ISBN

9787203121466

评分

★★★★★
书籍介绍

《儒家文化的困境》是萧功秦先生的代表作、成名作,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敏锐的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扰、战争,先后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总体来说,咸丰之后,士大夫才逐步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并在不断认知西方世界的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由此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但其中也充满了矛盾,所以也就有了天津教案和庚子国变,而这恰恰是士大夫儒家文化的固有心态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不可避免的挫折。萧功秦先生深刻探究了这一过程,本书所揭示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值得后世子孙警醒、警惕。

萧功秦(1946—),湖南衡阳市人。著名历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应邀在德国、瑞士、法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与香港等地大学与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史等。

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 /001
华夏文化圈与外部世界 /001
中央集权与华夷秩序 /009
拒绝向天子跪拜的蛮夷 /022
一个深深沉睡的古老民族 /03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此书之开创性和影响性相当广泛和深刻,作者独特地从文化心理这一机制入手,分析了儒家文化传统长期熏陶下的近代士大夫不得不存在和面对的价值困境,解答了一些中国近代史上学界脍炙人口的文化现象。虽然本书深入程度相对有限,但是其开创性的价值和学术影响以致其成为系统研究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必读作品。
我读此书时还以为书是2022年写成的,然后对行文中的强烈情感很纳闷,读到跋才明白此书初版是1986年的,于是恍然大悟,这文风确实符合80年代的特点。再然后,查了查萧功秦作品都是哪些年出版的,不禁想我是不是刚好错过了一个时代。这本书的页数不多,核心内容在于第二章所写,中国传统概念思维一般具有三个特点,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确指性)、板块性(不可离析性),然后把现代心理学知识与传统概念思维这三个特点结合起来探讨近代士大夫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余部分主要是对具体事例的引用和分析了。说来,其实我自己在认识世界时能否避开这三个特点的消极影响,我对此也是心里没底的。此外,如果一味强调文化的纯洁性,那么此书用西方知识来分析传统文化,恐怕也足以成为一个罪名来否定此书价值,这种罪名恰可证明此书的现实意义
比起清末的士大夫纯真无邪维护正统的决心,今天的官员更直接的目的不是尊己卑人,而是清醒的维护着到手的利益。没有共谋的关系,他们早已撒丫子在加利福尼亚海滩晒太阳。所谓儒家文化只不过是用以统治的不二法门。要清醒的永远是底层,希望寄予90后。
知名学者萧功秦的一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的影响颇大的论著的最新修订再版,聚焦晚清中西文化碰撞与中国转型背景下、相当多秉承儒家文化的文人士大夫在西方文化冲击面前表现出的傲慢、顽固与自负,而这样普遍性的社会文化与社会心理现象,被作者认为是晚清中国一再溃败的重要原因。时隔三十多年后,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论著固然有以论带史、史料来源不够多元等明显缺憾,但置于当年的学术与文化语境下,其对于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对于新文化史和社会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大胆运用等,都是极具先锋和创新性的。尽管当下不少相关主题论著的学术价值已能超越本书,然而在逆全球化力量日益抬头、民族主义思潮越发汹涌、自负大于反思的社会心理有主流化态势的今天,本书之于那段沉痛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尖锐警示,仍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雖然是80年代寫成的書, 但今天讀來又有新的感覺. 當今世界已不是只有中國在快速地發展, 而是整個世界都在發展. 對於儒家文化可能又會有新的障礙, 重讀此書, 也许能在新的階段給我們更多的啟發.
成书于八十年代,借助认知心理学、大众心理学,非常有创造性的视角去展现近代史的那段文化面貌,不是屈辱史的陈词滥调,而今的变局下依旧适用并值得警醒。
阅读体验非常好,后半段甚是流畅,让作为中国人的我深刻感受到那种压抑——我们固然没有诞生于那个令人窒息的时代,有幸避免了好几代人连续的屈辱和痛苦
见解深刻,从平凡中见大义,以史为鉴,古井同理
19世纪到如今,几经循环,益发觉得此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