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明亡国史的封面

大明亡国史

苗棣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205077068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目录
前言
卷一:平步青云上九重
一、深宫少年
二、信王殿下
三、初登大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崇祯17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手书文臣皆可杀,自缢于煤山寿皇亭,明朝灭亡。少年即位,有条不紊除掉魏忠贤,兢兢业业,将挽狂澜于既倒肩负于一身,他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可能会输?崇祯之败一在性格,极度的自卑与自尊成了自负,威刑治国却不敢担责;17年50相,渴望人才,却无法尽信;厌恶党争,却做了温体仁和东林党攻讦杀人的枪;崇祯之败二在大势已去,中原糜烂,增饷剿贼,却逼反百姓,贼愈来愈多,又不得不继续增饷。杨嗣昌十面网终究兜不住滔天的民怨。崇祯三败在两面开战,不敢放下尊严与满清媾和,无钱无粮无兵,松锦一战,洪承畴坐困孤城,拿不出一兵一卒以援,坐看宁远防线崩溃。没有崇祯,明朝尚能苟延数年,因为他的努力,加速了一个王朝的解体。
崇祯皇帝老儿心理不是一般强大
就这么作死的政权还能维持这么长时间,这才是我想问的,为何这片土地如此好统治?
明清两朝确实是分析专制制度的范例。专制制度不仅害民实际也葬送了专制者自身,大明的悲哀在于如果最后一位皇帝是万历甚至天启,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但恰恰是崇祯这样“勤勉”的帝王反而加速了王朝的灭亡,所谓勤政实际就是对臣子的猜忌,所谓“节俭”实际就是吝啬,有其君必有其臣,不肯拿钱挽救国运,最终也不过玉石俱焚,一无所得。崇祯一朝的君臣关系却是有明一代最为激化的时期,且不说任用阁臣超过百数,杀死两员首辅也突破了记录,更可叹者君主自身竟然也介入了党争,使得朝政更加动荡,一方面想做励精图治的君主,而一旦出错却绝不承认,必拿臣下当替罪羊,无论做事与不做事的大臣都在劫难逃,在明末那种能臣干将本就稀缺的状况下,略有能力也多被崇祯所杀所误,臣误君,君亦误臣。只不过崇祯至死不悟,其为亡国之君,宜哉!
崇祯放到现在是这样一个领导,自傲没有管理能力却是个富二代,继承了一个冗员官僚的大公司,明知道公司到处在搞办公室政治,却还插手进去偏听偏信。毫无远见,一出问题就慌得没主意,好转一点就开始做美梦,大方向不管就揪小细节。小气别人大方自己,资金链到了断裂的程度都不肯动用庞大的私库填补。自己一个外行偏要指挥专业人士做事,弄得忠臣良将都惨死,还一失败就让下属背黑锅。不圆滑的下属先背锅死绝,又嫌圆滑的下属不干事。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好面子是大忌,要想做什么先忘记自己干点实事,老这么形式主义自己都没效率还怪什么别人。很多人可怜崇祯觉得他没赶上好时候,然而这些年赶上好时候创业的他同类型的领导不都公司破产倒闭并购了。书里有些地方应该是作者自己发挥的,但文笔可以,看着挺顺,还很有故事性,阅读体验不错。
崇祯帝在自己的统治时期悭吝成性苛刻加派,自作聪明虐杀大臣,遇事不决贻误时机,驭人乏术涣散朝政,最后终于导致灭亡
太多主观臆测和上帝视角,描述像流水账,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思考和观点,适合用来打发时间。
听书记录,想想古代帝王天将降大任也是随机,学识、经验、心理、性格都是未知数,就担起国运。可就这么不靠谱,也绵延了千年,生生不息。
是我看过写崇祯写得最好的。讲得非常细,作者很耐心。尤其是温体仁和周延儒那一段,梳理得很清晰。
之前有评论说崇祯是生不逢时,看完后借用一句慕容复跟班的口头禅“非也,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