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文化要义的封面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出版时间

2005-05-01

ISBN

978720805507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文化要义》首先从集团(集体)生活得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中國文化要義。

目录
自序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中国不是阶级社会,而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而且是消极统治,国家融化在社会中。颇有见地的论断,唯社会学方面限于当时背景,未能深究,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足以补社会学之缺。认为中国是一“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国家,其实是把伦理认作理性,不无可商榷处。对西方社会的认识多有不切不实处,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失之温柔敦厚,胜有古典文化底子,有文化自信,高当时的社会学家一筹。将他的判断对照中国后六十年的社会变迁来看,更让人感慨。
很多观点不能苟同,但有些地方很有启发。读后确实改变了我对中国某些历史现象的看法。梁漱溟写书有点罗嗦,这本书完全可以缩减到200页。
觉得本书最有启发的观点是对于理性的解释,梁漱溟认为理性是在达到理智(知识)时无所私的感情(Impersonal feeling、清明安和之心)。中国人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换句话来说,中国人更关注的是感情(产生于人与人之间),西洋人则重于知识(人对于物的看法)。无论是家庭替代集团,还是伦理代替法律,都是对于理性重视的体现。同时西洋是一个阶级社会,而中国则是有更大流动空间的职业分途社会。自中古以来西洋社会对于个体的种种限制招致了激烈的反抗最终形成了新社会,而中国则一直处于开放与禁绝的中间状态,没有改变的压力。理性早启造成了文化早熟,中国一直处于一种缓和的秩序中,失去了产生新社会的动力,一直处于盘旋中,乃至僵化。民国时期已将传统中国认识得相当透彻,而今更要看到存有的传统与新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加快的今天读这本书就更加有意义,为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放到中国就会变成台湾那种乱象,中国这个伦理大国为什么从最顶层的统治者都是要以家族分肥而非团体分肥,为什么社会的公务员考试热和学术研究的落寞,从梁漱溟的这本书可以找到很多答案。
梁氏出品,必属精品。
极好!引发太多的思考
对于唯物史观的质疑和反驳;西方社会集体团结而中国社会散漫自私……等等这些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是重磅炸弹一般的观点。反观今中国哲学界,很难不说我们在退步。
边读边感叹,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觉都有了注脚。
凡想要把握人类历史动因——贯乎历史全程的一个动因——而在历史文化研究上建立一普遍适用的理论,恐不免都是妄想。
大体框架是与西方做对比来阐释,略显啰嗦,是纯文化的思考和比较,还是更喜欢李泽厚的与政治现实和历史相钩连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