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有个半岛叫欧洲的封面

有个半岛叫欧洲

赵毅衡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20807143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是作者长年旅居欧洲所作。因为近距离观察,亲身经历,直接感触,交流即时,所以能出入事件与问题之中,贯穿当今与历史之间。见的是过路的观察者所未能见,识的是书斋学者所未能识,文字却灵动飘逸,笔底带着着感情。作者强调:欧洲与美国虽然共称西方却大有不同,与中国远隔万里却在同一大陆。世界多元,理解欧洲才能理解世界。

自序

辑一:破碎的欧洲

欧洲:破碎之美

橄榄肚人士DIY

慢食美味大赛

书店书城书山水

一个不久前尚犯忌的题目——中国人与戴王妃之死

婆母学媳妇

是分,还是合,这(不)是个问题——从英国的“权力下放”说起

爱因斯坦“隐私”大战

缺点成就真英雄

逃兵的名誉

模仿死亡

撒谎是如何成为艺术的

辑二:单轴时代的牢骚

鸡汤谁先喝?

猫王为什么值得崇拜

王子说:往上爬要不得

村子大了,就需要名人

为何富人爱玩命?神圣的无聊

谁是肚脐眼?

历史的鼻子

“反贺岁片”

领养与亲养

未知死,焉知生——关于“协助自杀的讨论”

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生死关头您先请

未刊本图书馆——一个尚非后现代的建议

哪儿有中国的嬉皮士一代?

中国人不需要图书馆?

辑三:少见则怪

结婚是问号?死亡是惊叹号!

把希特勒写成一个人?

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战争与和平上球场

文科时髦

英雄难过子女关

我们时代的孩子

追踪英国情人

歧视中国人的“风情译名”

对抗议的抗议

地铁诗——对“中会诗歌帝国”的一点启示

辑四:时间的两岸

误入德累斯顿

伦敦南郊:全球化时代的绿色小市民

生活在布鲁姆斯伯里

如何打倒英语帝国主义

单轴时代

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

百年树刊:所谓《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我我不休”的时代

额尔金伯爵的“忏悔”

彩虹示威——新反对运动再次出现?

赵毅衡,男,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1981),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自1988年至今: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席。主要中文著作有:《新批评》(1984),《符号学导论》(1990),《苦恼的叙述者》(1991),《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1997),《必要的孤独——形式文化学论集》(1998),《建立一种现代禅剧: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1998),《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2001),《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2002);主要英文著作有:The Uneasy Narrator:Chinese Fi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1995),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2001);主要文学创作有:《居士林的...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赵老师的书,看完这本后,给NY约了一年的专栏
慢慢读,能读出味道来,推荐
想象的异邦。
邂逅:父亲打折藏书; 旅程:2011.9.26.-2011.9.30.; 地点:飞机、宿舍; 轻松的小品文是坐灰机最好的消遣。文字的确举重若轻,有些观点也值得商榷,不过字里行间的确流露出文化批评学者应有的范儿。
他写虹影,廖廖数笔,却见情深
很有思考,很适合零散时间看看,可以了解到欧洲的一些人文历史吧,但是有的观点并不能感同身受
看了🍠的推荐才去看的,前几章还和题目有点挂钩,后面就和题目真没什么关系,文不对题。虽然是评论,但有些内容还是戛然而止,只浮于表面,作者有看法,却没有继续分析,很不痛不痒。可能因为是报纸专栏?有点民国时评的味道,挺喜欢。(然后才发现作者居然是研究符号学的资深学者,浅看了一点就开始脑壳痛。)一直觉得研究外国的学者总体上来说看问题的角度会比较新颖和开放(然而作者据说还是很保守?),确实拓宽我的想法了,比如说伊丽莎白女王、中国古代为什么没史诗为什么幻想作品少、粉丝经济、媒体、社会问题、运动…既然是研究比较文学的,自然也就比较多国再转而分析国内,可以说是给我拓展了很多知识面。尽管是零几年的作品,有些预测却很老到。我和大家一样,最喜欢的是《误入德累斯顿》那篇,残缺和修复的美感冲击,真的令人震撼。还行。
作为一个赵fan,还是非常喜欢这本琐碎的欧洲文化散文集的,虽然观点比较杂,但读后收获颇丰(或许是因为没有文化环境吧最后几页实在没耐心读下去我保证有空去读完……
赵先生的而作品确实以前没有听说过,拿起这本书,只是想看看见闻也好啊,多一个角度看世界,总是好的。
有点意思 科普 文化散文 分析不够透彻 有点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