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宅论的封面

十宅论

[日] 隈研吾

出版时间

2008-04-30

ISBN

9787208077935

评分

★★★★★

标签

建筑

书籍介绍

十种日本人的居住文化与要求,以及十种日本住宅的特点与功能。在房地产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从“人人都想有个家”的公众心理出发,凭借对建筑史和建筑市场的专业知识与判断,探讨消费者最实际的消费需求,综合教育背景、文化偏好、社会阶层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力图让只拥有模糊偏好的消费者清楚看到自己的具体要求:住宅结构、外观、户型,等等。书中配有日本社会阶层划分表,以及典型日本住宅的户型图和内部空间设计透视图,实用并有趣味。

目录
前言
《十宅论》中文版序
译序
分类的前提
Ⅰ 单身公寓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怀抱梦想是很重要的
象征和身份和人
不是很喜欢
鉴定结果:我已渡过单身公寓派,走向哈比达派,好朋友的家有咖啡吧派的味道,应该永远不会变成建筑师派,老了会向往食宿公寓派,但我每次采访的人家都属于展示场派、独门独院派,但在中国尚未采访到俱乐部派和历史屋派。
what the...
序和跋启发最大。每种住宅空间都是一种意象化的氛围和人自我认知和外在追求的外显化。轻巧的文字,小品化的文章。不过确实,每个住宅都需要整体秩序,往往归于一种印象和风格,类型学的意义大抵在此。
对应中国现实。
Habitus @2017-05-19 07:04:41
有点水。不知道书中内容和现在的日本住宅情况作对比,是什么样子?
隈研吾的类型学叙述服务於某种批判性,例如其对日本戰後郊外时髦住宅区的违和感。從來没有完全独创性的空间发明,他认为住宅光靠合理的思考与判断是建不成的,亦需一些潜意识领域里的象征、图形等来完成。 房子是由事物堆砌而成的,建造时肯定会对事物作出判断。在日本,象征作用指的则是有着场所中心性质的东西,本書将住宅风格以××派别来划分,即为弄清不同阶级利用自己固定的媒介,来指定“场所”[象征作用的密码,即“约定俗成”],再根据此“场所”惯例来决定住宅风格的构造。 因此,事物的象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於其所处的场所,同时对“拉斯维加斯式”的西式象征主义不足的一面进行批判和完善,这就是本書主旨所在。亦不时在行文间流露出围绕着都市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而造成的紧张气氛,開啓後續《场所原论》里談及的多样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