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家哲学的封面

儒家哲学

梁启超 撰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208087200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儒家哲学》为中心,收录了梁启超有关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的代表性论述,书前有长篇导读。

《儒家哲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原本是梁氏在清华国学院的讲课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梁启超在讲演中提出了不少新颖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哲学之内涵并无统一之标准,而有地域之分、民族之别。儒家哲学与西方哲学不仅范围不同,讨论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儒家哲学所讨论的问题,西方哲学或并未涉及,或理解途径有别;西方哲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中国哲学或认为不必研究,或研究得不够透彻。鉴于此,他认为最好将“儒家哲学”称为“儒家道术”。由此出发,他对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儒家哲学的研究方法,儒学的历史变迁以及儒家哲学中的重要问题——性善恶问题、天命问题、心体问题作了精当的阐发。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二书求“同”的理路相比较,《儒家哲学》求“异”的哲学史理路在反思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重新挖掘本土资源之时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录
目录
导读: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干春松)
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
孔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儒学是不是哲学,这种问题以后就别问了,没啥可比性,梁启超自己个儿也没说是哲学,说儒家道术。儒学不能称为哲学有二,首先,儒学的形而上背景薄弱。孔夫子不言性命天道,儒家到魏晋和禅宗杂交之后才多少有了点儿形而上背景。其次,儒学体系不严谨,概念甚为模糊,思想支离破碎。前辈大儒,远的不说,近的,顾炎武,王阳明,猪西,基本都死抱着古书不放。文言文模棱两可者居多,车轱辘话来回说,单解释老头子的话就耽搁了不少精力,再加上儒家各派互相伐斗,大一统局面罕有形成,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清儒认为儒学发展基本到头了,就开始否定宋儒,不过大体还是没啥变化。体系不明,玄幽不谈,称其为哲学,自然相当勉强。
当儒家哲学的参考很有意思
深入浅出
自我读学术书籍至今,各大学者功利之深,说理之透,无不令人感佩。胡适、傅斯年、陈寅恪、周树人之属,各有其特色。然而至今独爱顾铭坚与梁任公。顾的《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初读吃惊,后而惊诧,再而惊喜,终而惊叹。梁任公的文章有三大好:第一深入,第二浅出,第三使人思考。深入的地方,梁任公先生深刻读懂古人古意,却并不拘泥,深刻到原书的骨子里去。我曾经举过的“与命与仁”就是这样的典例。浅出的地方,在于他极精彩的白话演讲,比王静安的东西通俗解释,虽然深入的学问,但是引人入胜,让人随着作者的思路寻找与领悟。这一点上又可与钱默存先生一比。默存先生总是和我这样的人有极度的差距,正如地上的骡马不能企及天空中的鸿鹄。梁启超先生有参天的学问,但他的根茎也分明,没有斩断,让我们这样的人能顺着他的路子走下去,也能得到学问的
古人尤胜今夕
1927
为了写作业找资料偶然在学校图书馆找到的一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思想之争如果仅限于思想家内,那就是思想家自己的事,但自古以来,中国思想家基几乎都想做的事,就是让思想影响国策。一旦君主采纳了某种思想,思想便越过思想界成为治国理念和意识形态,并转化为相应的制度规范,自然也就会影响广大民众。儒学在中国的影响借助了礼仪、选官、考试、庙堂、家族制等,教化也需要寻求到有效的方式或方法。
利用时代、宗派、问题三种研究方法将儒家道术的脉络、重要问题以及它与其他宗派的关涉讲得明明白白。表面上是以往普及之书,实则大家之作。
大师真的不愧是大师!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