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封面

儿童的人格教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时间

2010-12-31

ISBN

9787208097650

评分

★★★★★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
第三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 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第五章 自卑情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任何门类的教育都是人格教育的一个分支,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塑造和健全人格。
一开始挺好的,教怎么教儿童独立啦、克服逆境啦、成长啦……但为什么后面画风一转说了什么,女人不要比男人挣得多,会让儿子自卑啦;儿子不要在纯女人环境长大啦,会变gay……好吧,看在这书是1930年出版的,权当历史的局限性吧
看过他的另一本书,再看这一本没有第一本惊艳,但是更有助于理解阿德勒的理论。恍惚明白了以前老师强调的,“一定要读原著”,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概括无法与之相比。
《儿童的人格教育》,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不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探索孩子成长过程中全景图。身心的发展的特殊性,与父母乃至于于祖父母的关系,父母的个性特点,教育方式等等都会给孩子性格发展带来特殊的影响。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孩子的朋友,发现孩子成长的特殊全景图,理解孩子的特殊的六面体。(虚无目的论,追求优越感,自卑感和补偿,社会兴趣,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人性这个奇妙的六面体。)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勇气,不断发展社会兴趣,去追求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健康有益的优越感,从而实现健全人格的不断自我完善。
需要一点点消化
儿童的性格养成与家庭和学校都有关系,很多孩子都是希望得到年长人的关注,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只以成绩对孩子定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本书还有一个点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要对社会做出贡献首先他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有余力。
最好的版本
人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因为我们本身的不优越、不完美而自卑,因而需要奋然追求优越感。人真的因为自卑而超越?那么躺平呢?
从《正面管教》到《儿童的人格教育》,始终贯穿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儿童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的原因,要从他整体成长轨迹去发现。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自卑,引发了他用错误的方式来追求优越感,怎么引导孩子正面的直面困难,建立自信?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更多耐心一点,去听孩子的声音,去思考不良行为发生的原因。要记住责罚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懒惰的父母不用脑子的自以为是罢了。 阅读本书,不仅为了我的孩子,我自己也从中感受到自己少年时不良行为的产生原因,给我自己的人格形成也有了一定启发。
当老师真的很累。儿童和成人其实都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