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莫斯科情人的封面

莫斯科情人

[英] 约翰·勒卡雷

出版时间

2012-06-01

ISBN

9787208104808

评分

★★★★★
书籍介绍
三本破烂的手写笔记本,一位漂亮聪颖的苏联编辑,加上沉迷爵士乐、落魄街头的英国酗酒出版商,竟能搞得东西两方人仰马翻,上天下海调查一桩真假难辨的事件?! 《莫斯科情人》忠实反映八十年代末期冷战即将崩解时的国际脉动,是勒卡雷访苏之行的产物,既是虚构,也是真实。通过勒卡雷时而讽刺诙谐,时而深沉感人的笔调,引领我们循着故事脉络,跟随书中人物一同经历悬疑贲张的历史事件,感受他们面对个人抉择时内心交战的复杂心态,分享他们于冷战空壳下酝酿的爱与希望。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国。18岁便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谍影》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如此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迄今共著书22部,有3部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十佳间谍小说”,4部入选“百佳犯罪推理小说”,获奖无数,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勒卡雷是塑造人物的大师,笔下的特工主角乔治•史迈利已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与福尔摩斯相媲美的经典形象。此外,因其作品具备深沉的道德关怀、生动的人性刻画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而被评论界称为“在世最好的英语小说家之一”。 勒卡雷既是“冷战时代的小说家”,也是当代一流的国际观察家,富有想像力的社会历史学者。曾是阿拉法特的座上宾,小布什的批评者,至今仍以他清醒的洞见对当今世界发挥着影响力。
目录
[作者序]
机构和人物
1
2
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的很累,感觉不会再读勒卡雷了,,,史卖力三部曲后不看也罢。。。
翻译很糟糕也很忠实,所有的句子都是按原文语法逐字翻译过来,几乎不做加工,全篇都是拗口的长句,看起来比较费劲,勒卡雷的风格反而出来了,尤其是跟陆谷孙加工过度的格林相比。勒卡雷同学真喜欢写情圣,情报局诸君是近期看过的亮点。
格鲁吉亚不是乔治亚,台湾人可以不分,大陆的责任编辑不可以不懂
看一眼书背的简介就好了,,,,,,
细节超真实!很难想象以后有人写得过他:勒卡雷是真当过间谍和特工的!而且身处冷战时期的情报部门!而且老头子的文字节奏其实很稳重,起码比布洛克重多了,没法当成下午茶去品哦
可能是我看过的比较平静的故事
4/30 读到临近结尾,就在想会不会又是一个要be的故事,一如《柏林谍影》的结局双双丧命?还是像《荣誉学生》中被逮捕或击毙?看到最后还算是个好的结局,至少巴雷最终获得了自由,并怀着希望继续生活在等待中,虽然过程他受到审讯的苦难可想而知。这部在勒老笔下不多的算是善终的结局,是否因为那时世界对冷战松动的和苏联的开放政策还是怀有希望和信心?不管怎样,勒老的创作母题永远有:在冷战中对峙的双方最终都变成和彼此一样的人。
翻译绝对糟糕。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容易看了心梗
也只有俄国人会这么好管闲事,贴着一个男人站着,检查他的数字算对了没有。也只有俄国人会在插嘴以前就先在嘴里咕噜个没完。如果碰到一个这么样的男人,尼基总会想起父亲系鞋带的样子;而如果碰上女人如此呢?那就是催他上床的信号了。/“橡树子”,他抱怨道“他们专门收集橡树子,再把它压碎,制出咖啡来。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咖啡来的。/他总是说,在苏联惟一的成功是不要赢。这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笑话。他故意说一句和我们的笑话相违背的话,用意就是告诉我,我们死定了。/这是一个残忍的阴谋,为的就是要奉劝美国那些被权利冲昏了头的诸君们,把他们的手指从核武器的按钮上移开。/五角大楼准备了假的“购物清单”,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蓝鸟是一个骗局。但惟一真正让人不解的却是到底是谁制造出了这个谣言,并且是为了什么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