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德国青年运动的封面

德国青年运动

曹卫东

出版时间

2016-03-01

ISBN

9787208111516

评分

★★★★★
书籍介绍
德国青年运动于1900年代以候鸟运动的形式在德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青年运动。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后发性质,德意志青年运动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继承德意志知识人的漫游传统,德国青年运动以漫游山川的“候鸟运动”而兴起,从柏林旁边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时间就发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组织的普遍运动;在精神上,当其他国家的青年热切地奔向现代性的地平线地,德国青年却返身走向前现代的自然和农业社会。运动中的青年们希望通过漫游,寻找尚未受到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中重构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构出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共同体。德国青年运动不仅是时代现象,也不仅是人性现象,它是一种“原德意志现象”,这场运动构成了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的开端。 曹卫东,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研究方向为德国思想史、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以及中德文化关系。曾获“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4)、“冯至德语文学奖”(2005)、德国“德嘉银行奖”(2008)等。相关著作及译著:《权力的他者》(2004)、《哈贝马斯精粹》(2004)、《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2004)、《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9)、《后民族结构》(2002)、《宗教社会学》(2003)、《现代性的哲学话语》(2004)等。
目录
德国思想史
德国青年运动
专题聚焦
学生心理—青年政治运动—国家主义:德意志青年协会的初始
威廉德国时期青年和家庭的图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觉得编书者花了心思,可惜内容质量其实就这样……这个题目国内有多少人真的以前听说过,研究者又有几个?而且里面的书评谈的书,大概知道的人更少,我反正就只读过一本。
边听着Seelenthron的歌边看吧!
曹师那篇十分精彩,缕清了好多事情,青年崇拜、候鸟运动、冷酷和浪漫的城乡二分、德意志性和犹太人,青年运动如何一步步被政治化、被劫持……看《巴比伦柏林》很好的辅助读物
读完了第一篇长文《德国青年运动》,累虚脱了。
坑爹
論文集
疫情前
因论文需要读了第一章节 对德国青年运动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体系 看了看目录后面选编的文章就比较零碎 各有各的侧重点 留到以后有机会再读…
德国青年运动的形成、发展、社会根源、文化反思,前半部分按线性顺序介绍了发展历程,后半部分按不同类别引入有代表性的相关论文,可以作为文献综述来读。
自然体验、青年崇拜、领袖原则、帝国共同体、民族主义、权威主义、保守主义、精英主义的共同作用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