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护身符的封面

护身符

[智]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时间

2013-08-01

ISBN

9787208113060

评分

★★★★★
书籍介绍
《护身符》是波拉尼奥非常独特的作品,以女性视角写就的自传,本书尽管是波拉尼奥长篇小说中较短的作品,但气势上丝毫不逊于他的两大巨作《荒野侦探》及《2666》。有超现实色彩,交织于过去与未来,时空与记忆。在《2666》及《荒野侦探》之间具有无可取代的衔接作用,是波拉尼奥全系列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片拼图。然而,《护身符》就其本身而言就像一则精巧的寓言。 这部作品1999年西语初版,也即在《荒野侦探》(1998)之后出版。2006年出版了英文版。 本书与《荒野侦探》有直接联系,本书的女主人公是《荒野》中一单独章节的自述主人公奥克西里奥,在那个章节中,她描绘了自己躲藏在大学的女厕所,被困12天,幸免于特警冲击大学的镇压事件。在这部作品中,波拉尼奥少见的通篇采用女性视角,描述了奥克西里奥在60、70年代墨西哥的生活经历,她的动荡生活,她缺少的牙齿,她的酒吧交游;也是诗人视角下一代青年诗人对诗歌对文学的共同记忆,更有她与《荒野》一书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场。 “护身符”字样,直至作品结尾才出现。寓意深远。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归宿,又是一种更大意义上针对一代青年人的告白。这护身符就是你的勇气、心态,你所认定的一切。 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 我,奥克西里奥,诗人,被誉为墨西哥诗坛之母。1967,或是1965,或是1962年从乌拉圭只身来到墨西哥,栖身于两位深孚众望的西班牙作家门下,甘心当他们的清洁女工,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军队占领大学逮捕学生,我受困在哲学文学系女厕所时手边阅读的诗集的作者。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在那不勒斯区住过,在罗马区住过,在阿特诺尔·撒拉斯区住过。我的书籍丢了,衣服丢了。但不久后又有了别的图书,又有了别的衣裳。大学给我一些无关紧要的临时工作,后来又收了回去。 我很高,很瘦,金发,缺了几颗关键的牙齿,说话与笑时不得不捂住嘴巴,连接吻都感到难为情。我认识十七岁的阿图罗·贝拉诺,是他家人的朋友,与他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冒险…… 整部作品洋溢着悲情感伤的氛围,展现出一幅拉美忧郁与暴力的历史图景,也是文艺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应。作家弗朗西斯科·高德曼认为这部作品可以视作波拉尼奥最特殊的自传,是他最具有创造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护身符》是波拉尼奥整个作品谱系中惟一出现“2666”字样的作品。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 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 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 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目录
用户评论
简洁的叙事但分外有力
在厕所里读了三遍
波拉尼奥小说里那股喷涌而出的叙述激情真是很打动人(十年时间写下十部长篇,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诗集!),总是能激发我写作的欲望。看来必须读一下《荒野侦探》和《2666》了,但今年时间估计是不够了。
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而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
歌声作为护身符,和g师满满昭和的“歌姬救世”异曲同工,不过,前者更微妙在于护身符只保佑佩戴它的人,而且几乎没什么打捞沉船之类徒劳艰辛的救援意识(说出,免责)。拉美黑影般的青年诗人带着爱至高的戏剧姿态奔赴战场的心情,唱歌,走向深渊。我们呢,一开始就在深渊里唱着攀近90度破还一手滑,接着就跌会渊里,继续唱。干脆也不唱了。跟个评论:基本是高度抒情的贝克特式写法,也就是极度朴素语句间的微妙拨动。另外在闪耀梦境里那些低调的先知和轮回感也是不错,2666的末日与歌声的护身符。“厄里戈涅”这个冷门的希腊哏实在神之一手,很怀疑是先看到这个才有了奥克里西奥和拉美黑暗的密室流亡艺术家代表科芬的会面。以纯洁之眼(和对恐惧的直觉)凝视被复仇女神追杀的黑色英雄,差不多能代表很多人了(我喜欢但没法跟着一起认命的那些)。
我总会为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流泪。
有些经历会刻在骨血里,永远伴随着,哪怕是在发呆的时候,在做梦的时候,在雪山,在深渊,在未来,无处可逃;在这个到处都是深渊的时代,依然要唱着理想的歌。
厄里戈涅说,你怎么让我相信?于是俄瑞斯忒斯应该跳入深渊。我是厄里戈涅,我也还在哲学文学系四楼的厕所里。
《科幻精神》有一个脚注写到了奥克西里奥的原型是乌拉圭女诗人阿尔希拉·索斯特·斯卡弗,我是从这里来到1968墨西哥特拉特洛尔科的历史。“我问医生们:我真的没有儿子吗?我不是怀孕了吗?他们瞅瞅我,又说:没有,夫人,我们只是送您去参加历史的分娩仪式。历史的分娩时刻刻不容等待,要是咱们迟到了,那您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很震撼的结尾:青年们一路高歌,走向深渊与2666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