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的封面

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

巫鸿

出版时间

2014-01-01

ISBN

9787208116047

评分

★★★★★
书籍介绍
荣荣,1992年来到北京。两眼睁得大大的,带着一架新买的相机。 “东村”,是中国实验艺术史上的一段神话。在这片破败的家园,荣荣和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等——以行为演出和摄影的方式,给中国实验艺术界带来了直接冲击。 巫鸿以荣荣镜头下的 东村作为特定视角,串联起其“东村”系列的三组摄影作品:1993—1994年原生态环境中的东村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 东村艺术家群体被迫解散后,1994—1998年继续的行为艺术项目; 荣荣从“东村”到以后日子里的自摄像。 这份档案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些照片在历史层面、艺术层面、自传层面上的诸种意义,它有关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之间——关于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美梦、幻想、激奋、焦虑,同一段集体的历史之间——微妙的交互影响。 巫鸿,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术史家。著有《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等。 荣荣 原名卢志荣,福建漳州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1992年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学习,1993年搬至北京郊区的东村,开始对东村的年轻前卫艺术家进行长期拍摄,1996年创办《新摄影》杂志,2007年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目录
自序
荣荣的东村
进入东村
妹妹
新朋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诚如作者所意,有些是艺术,有些是无聊的发泄.那么如何厘定这个界限?当然抽象问题本来就没有定式准则.就我目前而言,我相信其中有很多,譬如原音、铁箱等散发着艺术魅力,然而更多的则可能是一碗碗青春的苦涩.
令人感动的人
看起来像社科理论专著,其实是日记+照片选,而且是最近看的最具伤感气氛的书。当一切注定要消失,在荒废中所做的努力是否值得。虽然后来他们也算功成名就,但把自己的青春使用完毕后,只留下银灰色的死。
智博借的书🎈 03年东村规划为朝阳公园,东四环横亘当间
巫鸿的书一路读过来,从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到对当代艺术的研究,视角独到,总能给人很多启发。但是这本书更多是的是一种记录,或者对记录的一种呈现,荣荣记录了自己眼中的东村,巫鸿更多的像是一个转述者。对于一个对当代艺术有所了解的人来说,文中提到的行为艺术都不新鲜,更多的意义是作为史料的价值。诚然,东村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出其右,它是中国实验艺术的神话。但就这本书来说,我只能给三星。
以荣荣在东村的影像和书信为主体视角讲述了荣荣作为亲历者的东村当代艺术。看到大家以自身肉体作为情绪的发泄,极致情感的表达和对死亡的体验,影像和文字相辅相成,提供了巨大的震惊感,不适的气味能透出纸面。但有意思的是,张洹在意外中将自己锁进了铁皮箱而感受到真正死亡的危险性和恐惧,艺术性在这场意外中消失了。所以行为艺术的艺术性更在于观众的在场性、凝视性、感染性,而不是艺术家自身的体验性吧。
本来以为是一本摄影集的,读了以后发现又不止摄影,尽管单单看摄影也算一本力量十足的书籍。想买一颗35mm镜头了,在里边的照片里还发现了尼康大F的身影。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有穿透力的照片啊
喜欢死了,巫鸿老师理智的思维遇上荣荣对生活、艺术、朋友的体会,有着出奇的统一与宁静。而荣荣及其朋友,都是一群爱玩、爱折腾的青年…
最有感叹的是结尾处写到东村原来已经成为了今天的朝阳公园..
补标。80年代的北京,艺术家们一无所有,探索,挑战,幻想,热烈绽放。新的媒介新的inspiration。巫鸿老师真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