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智利之夜的封面

智利之夜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20813103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主人公塞巴斯蒂安·乌鲁提亚·拉克鲁瓦,是一位神甫兼文学批评家,天主教主业会的成员,同时还是一位平庸的诗人。因为坚信自己即将死去,发着高烧的他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对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光一一进行了回顾,尽管事实上,随着夜晚的加深,他的热度降了下来,而他那一连串的胡言乱语也随着一些冷冰冰的人物的登场而得到了缓解。

用户评论
篇幅不长,但可讲之处很多:猎鹰即皮诺切特政权,释放便默认成为帮凶,关于鞋匠和英雄岭的隐喻,反复出现的索尔德罗也即叩问在权力与诗歌之间如何抉择,女作家跟《遥远的星辰》类似,沙龙-行刑室的对立空间,整篇结构又很伯恩哈德,滚烫梦境里的一次强力输出。“在智利就是这样创作文学的”,感叹。
像是一部缩减,伪装过的《荒野侦探》。波拉尼奥依然在试图寻找些什么,一些已经在智利失去的东西。
不行,我打不了分
一种将个体与历史叙述完美融合的写法 节奏疾徐总是超常规又总是让人惊异的六个故事 所以人怎么可能仅仅追随历史的脚步呢?
“好消息是他们找到了耶稣的坟墓,坏消息是他们在耶稣墓里找到了耶稣基督的尸体。”
危机是波拉尼奥是永恒
我就是那个业已衰老的年轻人吗?两段一本书,一段,如画卷铺开,故事栩栩如生。一段,回味无穷啊。
神神叨叨的文字间,偶有春风般的叙述。谈论的主题相当庞杂,犹大之树,智利文学。
“在智利就是这样创作文学的”
看完了,好像随着波拉尼奥一起发了一场迷迷糊糊的高烧,其实现在让我概述这本书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我也说不清楚,因为作者表述就是行将就木的混乱,the storm of shit,但是看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要爆发出无力的哭喊,五十年代的智利,和现在的(),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有什么解决方案吗?太难过了,为什么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最终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这一切,为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