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屠夫十字镇的封面

屠夫十字镇

[美] 约翰·威廉斯

出版时间

2016-06-30

ISBN

978720813718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另一绝佳作品。一部年轻人带着寻找美好、摆脱庸俗日常生活的冲动,去旷野探寻世界源头的小说。一个关于寻找与梦想,信念、信仰和仪式,生存与改变的故事。

◆《屠夫十字镇》比《斯通纳》更想了解世界的真实。它们同是一个有关面对无意义事物的坚忍,有关天真所致失败的故事。与坚守信念的斯通纳不同,这是一个带着激情、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渴望寻求真实的世界:他所相信的,不是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信念,而是相信背后的看见——除了旷野与经历,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冲动更真诚、更迷人。同时,他在某种意义上又与斯通纳相同,他们做到了自我的实现。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冲动、激情,也造就了如今的自己。

◆对年轻人的心灵进行的深入思索。作者约翰•威廉斯说,当一个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来到西部看到了自然,看到了旷野的真实面貌,对他来说,会发生什么呢?这就是小说开始的地方。

————————————

《屠夫十字镇》讲述的是一个在1873年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安德鲁斯,受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自然观念影响,带着寻找美好、希望和活力的冲动,来到屠夫十字镇,并跟随猎人米勒和其他两人(剥皮人施耐德和随营干杂活的查理•霍格)进入科罗拉多山区猎捕野牛。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想法,踏上了这次前途未卜的旅程。他们经历重重困难,还丢掉了一个人的性命,才重回屠夫十字镇,但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约翰•威廉斯的小说一向犀利冷静,不留情面,但都同时传递着这样一份乐观,它相当坚定而强韧:他相信我们有能力从生活的绝境中拯救某些价值。——《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坚韧,刺破一切幻象,但怀抱着对美及生命的敏感的温柔。——《旁观者》(The Spectator)

消释荒野中的勇气传说与英雄赞歌的解毒剂。——英国《每日快报》(Dail Express)

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1922-1994)

美国作家、诗人、学者。辍过学,当过电台播音,从过军。退役后入大学就读并获博士学位,于1954-1985年间在母校丹佛大学教授大学英语及创意写作。曾编选《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诗歌》,也创作过两本诗集。一生只写了四部小说:《惟有黑夜》(1948)、《屠夫十字镇》(1960)、《斯通纳》(1965)、《奥古斯都》(1973,本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约翰•威廉斯的写作,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评论:“当我称之为‘绝佳’,我的意思是它们(《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已经超越了各自类型范围内的评价标准。”

目录
屠夫十字镇
附录:
我的老师约翰• 威廉斯
用户评论
相比《斯通纳》,《屠夫十字镇》的格局和时间跨度都较小。一部好读又格外幽深晦涩的类西部小说,一条直线事件的平抒直叙,厌恶教条宗教的少年感悟之旅。在威廉斯慢悠悠的讲述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侵占故事的整个版面。那些人无知的自我坚持,自负的谎言欺骗,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但当他们寄托之物瓦解陨灭之际,犹如其时美越战争的失败,所有人的眼中留下蓝幽幽的空洞。主角安德鲁斯通过这场一无所获的杀戮历程,惊醒了那梦中永恒的自我,茫然的他,隐隐约约窥见了困扰人们生活的答案。
不怎么样,吹得天花乱坠
“当我称之为‘绝佳’,我的意思是它们(《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已经超越了各自类型范围内的评价标准。”
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画面,这部小说很适合拍电影
又是一个into the woods的故事。这类故事的主角,几乎都是往外看得太多、寄托太多——可自然是不变、不以谁为转移的——而他们真正需要的或许是往里瞧。米勒是一个剥除了身而为人的丰满、简化到只为目标驱动的人,因此他无法接受徒劳带来的巨大幻灭。安德鲁斯把这桩生意整得太有仪式感,最后往自己心里钻得很深,反而能够由徒然走向释然。感觉作者还是写学院更得心应手一些,总觉得米勒最后和麦克唐纳那场对峙,就写塌了,很是客气。(最后,屠牛这种行径真是太容易被安上各种象征意义了……)
过往即序章 坚持即自我
自由、美好、希望和活力,他觉得那些就潜藏在生活中一切熟悉的事物下面,而日常生活是压抑的、丑陋的、绝望的、懒散的。他寻找的是他生活的世界的源头和守护者。这个世界似乎一直在恐惧中远离自己的源头而不是将自己的源头找出来,不像他周围大草原上的草,将自己的须根伸入潮湿黑暗肥沃的大地,伸入旷野,年复一年地让自己重生。
大概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寻找自我,有必要看下爱默生,对安德鲁斯的影响,以及上帝的另一教堂“旷野”的了解
理想,杀戮,挫折,麻木,毁灭,茫然,欲望,坚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