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废墟的故事的封面

废墟的故事

[美] 巫鸿

出版时间

2017-06-30

ISBN

9787208143487

评分

★★★★★

标签

建筑

书籍介绍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本书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废墟的内化: 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
丘与墟:消逝与缅怀
碑与枯树:怀古的诗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独特的角度,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中国,对于废墟这种独特场所的考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冲突,值得深思。
周六来公司加班,看完了这本书。真心希望每个学者都能像巫鸿老师这样明白说话,说人话,不要说车轱辘话。
中西方艺术对残缺美的不同理解。
糟糕的中国当代艺术。
从中西国的传统古典绘画艺术到现代艺术,从石碑但绘画到摄影到行为艺术,从历史的怀古,往昔的惆怅,名族记忆与历史伤痕,到对现在工业和城市化的艺术反思,我们看到多个民族和多个时代关于废墟不同的阐释与意涵。对艺术的解读,对文化的理解,对现实与人的凝视,文采性与艺术性,视觉话与深度,这本书让人受益良多。
听今夜星光灿烂读,会有双重的致幻效果
比起我想象中的废墟,本书的视角更广更深。 也许疫情中的我也是身处一片由内而外的废墟之中,对废墟艺术不知不觉就更加沉迷了。
这次终于是把整本啃完了。
@2020-07-30 21:15:53 @2021-07-02 07:32:46
依然有趣!从未想过废墟可以在如此多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中展现(绘画、石碑、拓本、古树、建筑、历史遗迹、影像、空间装置、行为艺术……),其中具不同时间性的喻象或图像在并置的再现中不断互补互动,不仅构成了中国本土的废墟观念和时间图像,也成就了中西文化的历史互动,即又回到巫鸿最拿手的对时空张力的敏感关注和对媒材间互文性的把握。对非中国起源的图像和视觉形式(如画废墟、油画、空间装置、视觉技术等),巫鸿也揭示了他们被纳入中国现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原因,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真是读其书想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