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废墟见证了无数文明的兴衰和变迁。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本书通过深入剖析废墟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感受废墟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巫鸿是一位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哈佛大学接受了系统教育,获得了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巫鸿致力于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方法研究,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等。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1994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并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成为首位获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和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的大陆学者。
推荐理由
《废墟的故事》通过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废墟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以及废墟在现代视觉文化中的演变和意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废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废墟的艺术表现和象征意义,还涉及了废墟与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多学科领域的交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废墟文化的平台。
适合哪些人读
对历史、文化、艺术、考古学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中国传统审美和艺术表现的读者
关注当代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的读者
以及对废墟文化和视觉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废墟的内化: 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
丘与墟:消逝与缅怀
碑与枯树:怀古的诗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