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重屏的封面

重屏

[美] 巫鸿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208143494

评分

★★★★★
书籍介绍
屏风入画,画入屏风。 集合了准建筑形式、绘画媒材和绘画图像的多样角色与模糊身份,屏风赋予画家绝妙的灵感,也给希望提供崭新视角、探寻复杂路径的美术史家带来契机与挑战。 本书的研究将围绕屏风展开,打破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涵盖多种艺术和文化类型,从肖像与图画叙事到窥视与伪装,探索屏风在中国艺术中的独特地位,进而关注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 答案在层叠纵深的空间之内,在亦真亦幻的画屏之上,在绵联展现的手卷之中。 巫鸿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目录
绪论 屏风
空间,地点
边框,纹样
表面,媒材
绘画空间,转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中,对一些作者所用的微妙的单词组的翻译失去了英文原有的微妙区别,译者有时将二者混用,让人很困惑,需要借助原版。
叙事结构是挺明晰的时间+空间,线性顺序。但或许艺术关乎表达,讲到表达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形式的同类:文学(不可靠叙述者、文本之圈、叙事的引导)、传播学(选择性理论、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及心理学等等,杂糅起来就太 好 看 了~ 手卷那段要对照高居翰的书看;《重屏会棋图》与《西厢记》各刊本插图的解读非常精彩。172页:“……另一方面,这一扩散过程也迫使文人画家不断尝试甚至努力避免被同化到大众文化之中,因为文人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即在于其不断的思辨化和自我凸显。但这种努力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出新的图像,被文人圈子以外的画家所利用。”
本书也属于电子书不能彻底取代实体书的证据之一,平常喜欢时不时在书页上钩钩划划的我,面对如此考究的印刷完全不敢擅动,一如典雅庄重的文笔,对屏风乃至中国文化和生活本身的思考与阐述,选择屏风乃是因为其汇聚了实物、绘画媒材、绘画图像三重特性,屏风让绘画具备内在的叙事性,创造神秘感和悬念的物象,绘画图像反映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韩熙载夜宴图》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透视的方式也是镜子反映内心,卷轴则是图像与文本共同构成的载体;白居易诗歌与屏风的交互,诗意的表达(诗文的明喻)转换成视觉的暗喻/视觉幻象;论及屏风的“幻视作用”时,中国版的皮格马利翁、杨国忠因屏风暂时瘫痪的故事等,简直精彩;总体而言巫鸿的研究方法十分值得借鉴学习推而广之;另外国外美术馆到底收藏了多少中国古董
再刷一遍英文版
将绘画置于原境,以屏风这一媒材重新界定绘画。与文人画呈现画家心中的世界意图不同的是,屏风再造又重塑了绘画世界,它混淆了观者、画家和人物的关系,完成了三者超越时空、既向内又向外的凝视和目光的交汇。
”传统的中国画家在组织画面时可能更多依靠的是一些特殊的图像。他们的作品中既没有运用几何性的平行空间、线性空间、抽象空间和统一空间等概念,也没有运用阿尔贝蒂(Alberti)在画布上复制空间时所采用的“透视线”(velos)。尽管如此,在屏风图像的帮助下,这些画面依然让人感觉到具有空间的分割、连接与延伸。 因此,在中国美术中,屏风是用来构造空间的为数不多的特殊绘画符号之一。“ 绘画空间,转喻
作者首先介绍了屏风的基本作用,第一章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对于文本与画面的互动关系作了一个反思、分析画面、思考绘画的媒介。整本书都是以同种方式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再现画面与媒介(也就是内容和形式)作一个分析。第二章中以仕女屏风为例来思考男性的内部与外部空间、仕女屏风发展中男性的欲望和权力以及当带来的外部权力的距离被“幻术”消弭后权力的反转。第三章男性的内在与外在世界,是用屏风来隔离或者连接物质与精神,以及石守谦也曾提及的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博弈。第四章皇帝的抉择以清盛期帝王的几个屏风来指出屏风的另外意义——对汉文化的兴趣、政治的策略和寓意。最后结语中提出“元绘画”的概念,包括内容与形式、他人与自我的双重反思,屏风只是多种媒介中被举出的一种,穿过这种物质性的边界,传统绘画由此被连接成一个整体。
艺术史和图像史的乐趣,真真的乐趣,读得畅快又时时欣喜
超强逻辑
是很好的入门。相比宏伟的介绍,选屏风这样一个小点展开讲透反而更有兴致读下去。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