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远古时代的封面

中国远古时代

苏秉琦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208144156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远古时代》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从考古学文化入手,对中国史前社会作了细致而具体的梳理。本书以考古论及中国史前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典范意义。全书主要分为“序言”、“我们的远古祖先”、“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周边地区的远古文化”等五个部分,以考古发现为依据,在充分利用考古学已有成就和新成果的同时,恰当吸收并应用了民族学、社会学的资料和方法,科学且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远古时代的面貌特征,是目前关于远古时代史前社会的较为详实、全面、资深的著作。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第1、2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有《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张忠培,考古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严文明,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我们的远古祖先……1
(约180万年前至1万多年前)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地理环境……1
第二节 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原书出版时间较早,后面的四篇附录是对原书很好的补充。
不是它不好,而是我不感兴趣
入门
本书既是中国远古史的全面梳理,更是一部考古资料集。全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建立了远古史的框架。其中包含的考古资料极其全面且细致,不仅详述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史前文明发展,也专列了一章节,介绍了周边地域的情况。 除去考古资料外,作者所运用的分析考证方法也很值得学习。例如运用墓葬形式分析社会制度变革;运用房屋格局和排列变化,以及城市的产生来推演文明的发展阶段;类比世界其他早期文明的现象来做比较分析等。这对于如何运用文物再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极具启发作用。 书后附录中收录的四篇论文,可以说是全书精华内容的提炼,对于非考古专业读者,其实详读这四篇就能很好掌握远古史的脉络了。 另外,本书如果能再添加一些图片和地图进行对照阅读就更好了。
考古文化学和类型学的远古研究。考古研究,某文化常以挖掘典范的地名作为代称,同时又由于挖掘地“文化”与“类型”混用,导致概念混淆。同时由于地层不同,故同一地点挖掘分一二三四期等,碳十二测定地层积累时间也不同。并且考古作为自泰西而来的一种科学测定学科,细节涉及石器、陶器、谷物动物残骸、泥石渣、物品花纹、木具、骨骸等等,这是将时代物料进行细节描绘的重要手段,而非那种华夏古来的收藏鉴定之学。
远古到现代的本质几乎没有差别 我从出生到现在只是一具骸骨 遥远到眼前 一切都静默着
治学严谨,考究有据,但不适合作为入门书籍读,专业性很强
本书是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被这一版《断代史》收录,但貌似未被新黑皮版收录,可以从取舍上看到内容的优劣。非常扎实的考古学著作,新版最后还加了4篇附录。有非常多细节,诸如物的大小/尺寸/种类/材质,人的性别比例/年龄统计/位置示意等等,如果查资料应该很有用。但是作为《断代史》普及进入,就感觉是论文合集,发掘报告堆砌。可能主要是我预期不一样,想看结论总结,而不是考古细节。成书年代早,书里面的插图几乎都是工笔画,主要是出土陶器/石器的形状和纹路。另结合同样出版于1990年的《西方文学之旅》都爱引恩格斯,时代印记吗?印象较深的是齐家文化父权/夫权达到史前时代极限,有女性捆绑下葬挣扎的痕迹。对于文明起源,特别是稻作起源感兴趣,最后一篇粟黍稻的拉丁名应为斜体。
写得很好,但是一方面真不是我喜欢的领域,另一方面确实有些观点挺古旧了(而且文化发展脉络确实也不是很清楚,还是有点孤立地讲一块块文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