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腹地的构建的封面

腹地的构建

[美] 彭慕兰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208144736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名人推荐

彭慕兰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洞察,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丰富面貌。这部作品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蓬勃的经济增长发生在沿海核心地区,而与此同时,内陆地区则一直维持着贫穷与被“牺牲”的处境,并成为孕育共产革命组织的土壤。

——周锡瑞(Joseph Esherick)

这是一部令人瞩目、立意新颖、富有想象力的重要著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它阐释了老问题、新方向。老问题是关于国家层面:我们怎样去理解一个崩溃的国家政权以及由此代替它的“现代化”国家?怎么样去理解“帝国主义”带来的影响?新方向是地方和区域在此过程中的转变。

——曼素珊(Susan Mann)

◎媒体推荐

彭慕兰对中国北方区域的“经济之死”作出了意义非凡的研究。“黄运”,是一个未经“官方”命名,但自20世纪初就开始“死亡”的特定区域,人口1500万,涵括河南、山东西部等与黄河相交之地。19世纪曾是中国北方核心区域的一部分,随着来自国外的压力和影响与日俱增,国内面临的挑战和回应使得这一地区越来越“边缘化”。彭慕兰通过详细的解析,将这一图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The China Journal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它可以作为关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的重要著作。彭慕兰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The China Quarterly

~~~~~~~~~~~~~~~~~~~~~~~~~~~~~~~~~~~~~~~~~~~~~~~~~~~~~~~~~~~~~

费正清奖获奖作品,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彭慕兰成名之作

本书荣获1994年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该著作一上市就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学界内外一致好评。彭慕兰凭着扎实的历史素材、敏锐的研究视角,从社会、经济等方面全面论述1853—1937年这一时段黄运地区的风云变幻。

2017 年全新修订,精善呈现加州学派领军人研究心血

原译者马俊亚全新校译修订,内容更为精善,全面展示加州学派领军人学术风采。

~~~~~~~~~~~~~~~~~~~~~~~~~~~~~~~~~~~~~~~~~~~~~~~~~~~~~~~~~~~~~

史料丰富,眼界开阔:“人为”打造出来的贫穷腹地

本书运用多个国家的丰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间、官方等级别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末民初1853—1937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原因进行探索。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华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一带当时的社会情形,包括对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进行了全面描述,同时将当时华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作对比。他认为华北内陆在这段时期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发展呈现出衰退的迹象。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波澜壮阔的华北内陆生态群像,更是运用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地理学、社会区域理论等多重视角,分析了华北内陆衰败的原因。他指出,在国家退出了对地方社会的经济以及政策扶持沿海地区的大背景下,此时的华北内陆又遇上战乱和自然灾害,衰败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内陆腹地并非生来“落后”,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国家政策以及时局造成。

彭慕兰的学术关怀恳切、史料搜集整理之功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部作品的主要论点在当下读来依旧常读常新,发人深省。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言
鸣 谢
导 言
区 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触动极大。在治理能力没有质的飞跃,却出现了局部地区的极大发展时,很可能是牺牲了其他的地区。对水平和垂直网络的描述让我拓展了一点视野。把“国家”的盘剥和提供服务区分开,分别考察和分析彼此的影响,以及关于国家全局战略对地方的影响的分析,能够带来对工作环境中例子的联想和思考。大量数据、文献的引用,对信贷和其他经济概念的使用在一开始读起来蛮苦,也让观点的论述对我很有说服力。另外使用资料中当时日文资料的比例高的吓人,令人唏嘘。
在结构崩坏的社会环境下做任何一件具体的事,都不再有什么技术性解决方案了。
翻译太差
读起来很让人唏嘘。旧版翻译有很多问题,日本文献那块简直就是灾难。新版请老师专门修订,日语文献请日语编辑重新查询修订。对于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理解,显然彭师有着很强很“正”的个人见解。常读常新。
这本比《大分流》更见功力。讨论国家式微之后原本需要国家救济的生态薄弱地区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分地方势力强弱讨论了鲁西南(地方势力强)和鲁西北(地方势力弱)——认为是从盛清写到1937也不过分。翻译基本能看懂,特别在读了译者的推介之后,但确实有一些奇怪的句子。
百年之后历史在东北再次上演。翻译减一星。
1.人家的博士论文,真的太厉害和有想法,感觉比《大分流》更见功力。2. 鲁西随着大运河重要性的下降、被逐渐抛弃,政权更重视核心地区,进而来自其他地方转移支付的减少加剧了对当地普通人的压榨、且公共服务变差。3. 作者分别从信贷、铜币和银的兑换、棉花种植、植树和生态、中央对当地水患治理支持的变化、山东省自身水患治理这些维度显示了鲁西北和西南社会生态的差别,鲁西南的乡绅/村霸影响力巨大,导致鲁西南的城市精英也很难直接影响;这也使得鲁西北更容易被渗透和被带入新的网络经济中。4. 历史也有偶然性,如果日本人在山东当时不是那么强势,可能1916年美国参与的水利治理会让鲁西南变得不同。5. 延伸问题:为何鲁西南乡绅如此强势、社会生态如此不同。6. 马俊亚翻译得很流畅,也很想抓紧看他自己的《被牺牲的局部》。
从变革时代政府治理目标的变化出发,论证了黄淮区域为何迅速贫困,切入角度很是新颖可能是当年美国学位论文的惯例,今天看来结构有些紊乱
文科生寫的書還不如書評寫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