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新异化的诞生的封面

新异化的诞生

[德]哈特穆特·罗萨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

978720814908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媒体推荐】—————————————————————————————

◆ “哈特穆特•罗萨写了一本相当有趣的书,而且正好也为感兴趣的外行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认识这位耶拿社会学家的工作。这本书虽然思想内涵相当丰富,但相当好懂、一目了然。”

沃尔夫冈•斯多尔茨(Wolfgang Storz),《德国日报》(die tageszeitung)2014年1月4日

◆ “一本需要动点脑筋阅读的读物──但脑筋定会动得很值得。”

哈特穆特•杭特(Hartmut Handt),《讲坛──德国文学杂志》(podium Februar)2014年2月号

◆ “这是一本对后现代社会进行了生动有趣分析的著作。罗萨成功用具有中心主旨的视角,对现代主体的零碎(且负面)的经验统整起来、进行了分析。他也通过这本书,清楚(虽然也相当复杂)地指出了阻碍后现代社会美好生活的关键要素。”

葛特-霍尔各•克雷夫诺(Gert-Holger Klevenow),《社会网──德国社会科学网络平台》(socialnet.de)2014年6月16日

◆ “虽然罗萨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但正是通过这种写作风格,让他与读者大众联系了起来,并呈现了一个时间紧缺、充满全球化压力、过快生活步调、数字革命和多任务处理的世界。”

亚尔夫•克里斯托弗森(Alf Christophersen),《实用神学》(Praktische Theologie)2017年3月号

【编辑推荐】——————————————————————————————

◆为何你总要查看微信朋友圈?为何你总要更换还没坏的智能手机?为何你总觉得事情繁多但还是不自觉地翻看门户网站?……

◆世界知名社会学家为我们解释你的时间究竟都去哪了?为何你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慢慢地体味生活、感悟生命?……

◆ 本书作者师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霍耐特,现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

【内容简介】————————————————————————————

◆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然而说“我很忙碌”,却能赢得大家的一致赞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量化为数字的今天,人们似乎又过于忙碌了。为了房子、车子,年轻人不堪负累。在吐槽、自黑过后,你是否想过我们为何会如此忙碌?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罗萨认为,正是不断强化的增长逻辑造成了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尽管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我们也越来越紧密地被捆绑到不断加速的社会化大生产当中,无法自拔,以至于人们与过往的空间、物、行动、时间、自我和社会不断地疏离与异化。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新的异化形式诞生了。

目录
目 录
译者前言:一本书,两种读法// 001
导论// 001
第一章社会加速理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德国人写他们被社会加速异化,被时间这种新集权主义形式控制,想了想我们国家,看这种书感觉有点太早。
3.5 首先要说下书是好书,但我真的对这类写作方式很不理解。抛出几个概念后,反复说车轱辘话,简化版车轱辘话都很多,厚版就更是不忍直视了,繁文缛节。。
西马畅销书。第四代学者依然延续法兰克福的现代性批判传统加批判范式:只批判不建设,只描述不论证。如此古朴的“现象描述”让人心情复杂。异化直指加速过程中人反思性和自主性的丧失,以致与周遭的物、时空发生异化。将马克思异化、卢卡奇物化和阿多诺原子化综合而成为“新异化”,无甚新意,只不过切中当下人弊病而引发“共鸣”而已。
社会加速理论、异化、共鸣、时间的伦理性。开了个头,社会批判理论不知道管不管解决问题的?
虽然是论文,但读后居然有些感动。 功能批判——过分加速效果不佳。(不符人性需求。) 规范批判——过分加速不正义。(效率极权主义。) 伦理批判——过分加速不美好。(人与社会的异化。) 空间异化——空间不再是灵魂的家园,而沦为功能化背景。 时间异化——记忆与经验(与生命关联,内含温度与深情)的消逝,只剩下漫无目的的忙碌。 行动异化——看似行动自由,实则盲目麻木(恰恰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力,缺乏专注度与深度)。 物界异化——物与人的剥离,不再与人产生亲密关联,而沦为单纯消费品。 人与社会异化——人也沦为“物”,沦为生产工具或消费品。人际关系沦为机械联系,失去互动性的活跃共鸣。 是啊,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极端厌恶仓促。 作者批判“加速”,却也有些学术快餐味。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可能因为找到了“共鸣”。
首章仿佛求全就偏的养生理论:三种加速(科技、社会变迁,和生活步调)、如何测量加速,三种推动机制(社会、文化动力与加速循环)怎样将我们引入格尔根所言社会性饱和,与吕柏“当下时态的萎缩”。继而在第二章,Rosa坚持批判理论传统对社会总体性的规范性内涵讨论,指出其社会加速批判“能够解释从早期现代,到‘古典’的、福特主义的现代,再到‘晚期现代’的这一连串现代生产体制与消费体制的转变”;然而,哈贝马斯其相互理解情境并未顾及沟通的时间模式转变,霍耐特之承认情境亦陷此“时间性”危机。第三章则挑明异化与共鸣的失衡议题,分出功能、规范(道德及伦理)批判,于后者指出时间规范“破坏了现代社会最核心的对反思性与自主性的承诺”,似乎欲重返现象学。
韩炳哲在《时间的味道》的开篇一句似乎是对罗萨的回应,可以对比阅读。
除了历史的终结,好像没有解药。结尾落到阿多诺的模仿,宗教和艺术来救赎。这也太无力了。
怎么才能不被异化
进退之间没有平衡点,因为维持原状就等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