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铁道之旅的封面

铁道之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出版时间

2018-07-01

ISBN

9787208151062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

希弗尔布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历史学家。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惊喜、独具探索性、奇特充斥着这本铁道革命精神病理学分析的著作。

——The Village Voice

沃尔夫冈从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史等角度深入阐述了铁路在19世纪对人们心灵形塑的重要作用。

——Gregory McNamee

《铁道之旅》充满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其论述、观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这本书涉略范围极广,已成为交通研究的经典作品,同时被社会学、现代性文化研究、感知研究广泛征引,成为这些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奠基之作。二次修订相信会使得本书更令人信服。

——Javier Caletrío

目录
致 谢
序(阿兰• 特拉赫滕贝格)
世界机器:蒸汽机、铁道与计算机
——2014 年美国版前言
第一章 动力的机械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化研究出身的作者熟练掉出各种理论书袋。讨论了一个很棒的问题,铁道对于时间、空间观念的重构与改写。从马车时代到铁道时代的私密观念、病理与感官社会学跟时间观念都有变化,这样的变化既可以如作者一样在近代化、现代性跟技术与人的视角下,也可以进一步追问,在另一个区块,铁道与铺设铁道的人,为这个区块带来了什么(原谅我的职业病,比如近代的中国东北)。
“铁道之旅”其实是切入点,副标题“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才是落脚的重点,作者所感兴趣的并非铁路本身,而是铁路对社会结构、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人的感官意识层面的冲击。很多章节的写法让人想起齐美尔社会学中对城市空间地理的叙述,以及桑内特在《肉体与石头》、《公共人的衰落》中对现代城市空间、个人意识等方面变化的阐释,所不同者,桑内特意在批判,但本书的兴趣似乎只在勾勒这种变迁本身。
很经典的文化研究(文化史)著作,翻译也靠谱。
是我感兴趣的题材(也因此没给两星或一星),但我觉得非常枯燥且言之无物,理工科论文会比这好看一百倍。全书基本是一些过时的感官体验,作者好像很喜欢抛一些看似高深然而并无意义的词汇和句子,而且一大半都在引用。写那么多弗洛伊德真的不觉得很扯吗?
当年想出版但找不到合适译者的书 陈建华的书应该受到此书影响 非常棒 因为不是学院派 所以写得很潇洒从容
渐入佳境,后面忽然开阔了
蒸汽机活塞的往复运动,是工业化推进的先兆,蒸汽机发明,然后枪管也是它延伸出来的,因为它包含了一种二进制的数字的逻辑?如果往复运动变成旋转运动,就是曲轴,就像计算机一样,形成无穷无尽的分子运动。?这种联系,我不理解。所以蒸汽机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现代化的图景,让周遭的自主性完全丧失给机器……虽然作者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但我觉得这种思路和法兰克福本质上如出一辙?
@2018-09-04 12:38:52
铁道出行的交通变革带来的影响与本雅明“灵晕的凋萎”对话上,如何改变了我们对于旅行时空的感知(在课堂上才后知后觉原来这就是身体感知手段的变化),城市建设与商品流通又如何被铁道影响。也让我感知到了火车旅行中隔断式的阅读习惯和肩靠肩陌生人交谈的阶级关系和常态由来。还有全景式感知——火车中进行的凝视与体验与蒙太奇之间的联系,算是一种发展演变史。
铁道的现代体验。资料详实跨领域,以反刺激盾与“文明化进程”衔接技术变迁与心理嬗变,但整体的解释框架有些松散。以现代军事与百货商店佐证很有启发。我们都是铁道这一客体所创造的主体,在交通运输的经济系统中的一件包裹,全景式百货商店的匆促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