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守夜的封面

守夜

[英] 萨拉·沃特斯

出版时间

2019-01-31

ISBN

978720815539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灵契》《指匠》作者萨拉·沃特斯入围“布克奖”“柑橘奖”决选名单的长篇力作。

★ 战时野蛮、反常、失序,却因世俗的搁置与阶级的碎裂,生出了异样的自由。

★ 抛弃奇情诡计,萨拉·沃特斯将四组平凡人的故事也写得荡气回肠、牵动人心,足证她仍是“当今英语文坛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 《指匠》译者阿朗译本,质量过硬,值得收藏!

-------------

孤行于战后伦敦萧索的街头,凯一身男装,漫无目的。昔日驾着救护车冲锋救世的英雄气概,已随硝烟一同消逝。

供残疾人工作的蜡烛工厂里,邓肯年轻且健康无虞,却理想尽失,生活如一潭死水,直至意外访客把他带回狱中度过的战时岁月。

婚姻介绍所二楼的防火平台上,相对抽烟的海伦与薇芙,每每想敞开心扉,却总是欲言又止。

我们何以落得今天的模样?

这是四个命运交错的伦敦人的故事,由战后的1947年,回溯至1944年,抵达一切开始的1941年。

--------------

小说对过去时代的细节描绘细致入微,但又不会喧宾夺主,依然保留了这个简朴但又饱含深情的人性故事本身的魅力。小说有力地将各种暗示、线索和故事线串联在了一起。

——《星期日独立报》

《守夜》是这位杰出的小说家最让人惊叹的一次创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沃特斯对战时与战后日常生活的描绘笔触清晰、质朴,角度新颖,就算是等油漆干这样琐碎的小事,她可能也能写得别有风味。

——《卫报》

沃特斯文笔细腻,角色栩栩如生,堪称“当代狄更斯”。

——《芝加哥论坛报》

《守夜》的倒叙让人想到哈罗德·品特的《背叛》、马丁·阿米斯的《时间箭》……在最后的40页,沃特斯把我们带到1941年,试图去回答那个关键的问题,并非是“这个故事如何结束?”,而是“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纽约时报》

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 1966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文学博士。

三度入围“布克奖”,两度入围“莱思纪念奖”。

曾获“贝蒂·特拉斯克文学奖”、“毛姆文学奖”。

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青年作家”(2000)、文学杂志《格兰塔》选为“20位当代最好的英国青年作家”之一(2003)、“英国图书奖”评为“年度作家”(2003)等,文学评论界称其为“当今活着的英语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用户评论
“我觉得,与其说战争是因为人们对美的爱,不如说是对野蛮的爱。我觉得圣保罗大教堂代表的精神在这里显得苍白无力,它就像一层镀金,现在已剥离,脱落。如果它不能使我们免于上次大战和这次大战,不能使我们免于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免于仇恨犹太人的思想,免于对城镇、对妇女儿童的轰炸——那它有什么用?如果要靠我们努力拼杀来保护它,如果要老人家们在教堂屋顶巡逻来看守它,要他们用扫帚来扫去燃烧弹的灰烬——那它到底有多大价值?它离人心究竟有多远?”对于战争的讨论比较仓促浮于表面,这一段还可以再深入一些。 一星给倒叙的创意,让故事戛然止于美好。
我生命里邂逅的第三本《守夜》。
故事线三分,文笔加一分,这个描写的细腻度真是相当令人喜爱。
无论在书里还是现实里,总是那个最温柔善良的人被伤害背叛,最后身边只剩下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倒叙+留白的写法真是太狠了……这是华老师最悲伤的书。
结构和之前人艺《莲花》一样,倒序的方式逐步描绘了人物三个时间段的故事。一开始是难以进入到故事的,唯有读完1941年,在倒回1947年才能感受到故事所想表达的内容。
在几乎看不进去书的时期sarah waters 的书总能让我回到读书的状态,感觉读下来很顺畅,但感情有很复杂,不过倒叙可能让人开始的时候读起来有点困难。看凯这个角色全程脑里带入绅士杰克里的Anne Lister的样子,里面战争场面让我意识到不能再唱“让我搭一班会爆炸的飞机”。我还是不太懂邓肯和芒迪先生的关系。有趣的是我刚读完想要介绍的时候竟然只记得女性角色的名字而完全不记得其他人的名字了。里面有很多complex female characters (引用Maeve 的话,s education)
故事情节的起伏不算大,但是倒叙的结构挺有意思
虽然是倒叙,却让人为未来发生的那些事惋惜心疼,久久难以抽离。细腻敏感的笔法让阅读体验非常美妙。
十年前读过,现在重温,还是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