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黑色方尖碑的封面

黑色方尖碑

[德] 雷马克

出版时间

2019-03-01

ISBN

9787208156005

评分

★★★★★
目录
用户评论
文字一如既往精准 有洞察力 但是看的很抑郁
写得也太太太好了!!是我贫乏的语言无法赞美的作品,只能摘一段聊表敬佩——“有时我面前出现一个洞,它似乎通到地球的中心。什么东西能把它填满?是渴望吗?是绝望吗?是幸福吗?是哪一样?疲乏?悲观?死亡?我为什么活着?是的,我为什么活着?”
难以相信我到今天才开始读雷马克
隐藏在幽默下的悲恸最致命。它的幽默吸引着我,然而它突然其来、偷袭的痛是让我忘记哭泣这个本能的痛。很有电影感,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书之一。
我觉得这本书不论从写作还是构思来说都是第一流。25章歌咏俱乐部小夜曲送别无疑是浪漫主义的;26章短短三页又使虚构小说恢复了严肃文学的意味。路德维希在通货膨胀结束后去往柏林,躲过了二战的摧残;再回到韦尔登布吕克已是故交零落尽,过去几乎全数被毁。很多人物描写和情节都堪称经典,克诺普夫对方尖碑的“执念”和放弃、妓院里的“母亲们”、热纳维耶芙和伊莎贝尔(谁说死亡只有肉体消灭一种形式呢?)、像将军一样大吼的勒妮•德拉图尔、神父、医生、投机者和诗人,每一个角色……读过都不会忘记。也是通过这本小说才比较直观地理解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什么模样,通货膨胀下生活群像描写精彩绝伦,荒诞又真实。读完全书大概会三小时不知肉味吧。 PS 本来犹豫说它是反战主题会不会太过片面;看了作者生平发现这么表述问题也不大。
本书依旧是反战主旋律。从战后,通货膨胀高居不下,普通人们的生活很受影响,但是对于善于利用游戏追逐的资本家依旧没有什么影响。 同时,书里借用和伊莎贝尔的谈话,交流了“意识、灵活、病态、本我与超我”等概念。有一些思考,但是又感觉不是特别的深入。 本书,我读了1/2,大概看了看,后面内容跟前面也差不多,相比《西线无战事》而言,人物多了,众生相更多,但是没有那么深刻。跟《里斯本之夜》相比,故事更多,同时更不聚焦。 整体3颗星吧
一百年前的德国,一战失败,通货膨胀,流感大流行,民不聊生。雷马克写得太好,对世情荒诞处理,对感情赋以生死。许多段落都让人又想哭又想笑:餐券、墓碑生意、疯癫与康复、情人、打群架、送别歌。“做一星生命的火花,并设法不致熄灭。” 一切始终存在,不会消灭。
德国普通民众的挣扎 全都是讥讽与暗喻 针锋相对和唇枪舌剑 一代人的落幕
正好是《西线无战事》所讲述的一战结束后的人们和生活,那时候纳粹主义刚刚出现,德国还没有跌近那个无底的漩涡。人物们就像《西线无战事》里幸存的士兵长大了成熟了后的样子,他们还有良知,还有人情味,在努力对抗着世界的消解、崩溃。最后一章交代了所有人的结局,我最想念音信全无的格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