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学小史的封面

儒学小史

干春松

出版时间

2019-04-30

ISBN

9787208156203

评分

★★★★★
书籍介绍

☆北大儒学研究院干春松教授,“制度儒学”的倡导者,精到绘出儒家精神演化的简明路线图

☆儒之为儒——王官、司徒、术士……儒家思想起源何处?

先秦时期——克己复礼为仁,影响国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得以确立。

两汉魏晋——儒学为适应现实日益全能化,与政治权力适当“交易”,进入扩大期。

宋元明清——天道性命,内圣外王,儒学完成内在转向,朱子成为正统。

现代与未来——大变局之下,激烈的批评与温情的辩护,儒学可否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资源?

------------------

《儒学小史》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干春松面向大众读者普及儒学发展历程的令人倍感亲切的一部小书。此书以历时性结构组织全书章节,全面梳理儒学从先秦时期直至现代的发展历史。作者从儒家学派的特点开始着手,探讨分析不同时期“儒”的定位,在接下来的每一章节内均概括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儒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与角度展开论述,如先秦儒学中“仁”和“礼”的精神、孟子与荀子的学说,汉代儒学发展的关键人物董仲舒、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宋明理学、清代汉学与宋学等,并以较大篇幅着重对现代新儒学之概念、儒学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新儒学谱系进行了阐释。全书结构简洁,脉络清晰,不仅全方位地描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勾勒出一幅儒学生发、演变的历史全景,更体现了作者对儒学分期的独特思考与对儒学使命的殷切关注。

目录
第一章 儒之为儒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特点
第二节 先秦诸子和儒家之间的争鸣
第三节 秦汉时期对于儒家的概括
第四节 近代学人对儒家的分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保教立国」、「儒学分期」、「制度儒学」再到这本「儒学小史」,跌跌撞撞走进干老师的思想世界,对儒学有了一些理解。干老师说,这本书没怎么涉及经学,因为用经学史处理更合适。的确,在周予同的笔下,儒学呈现出另一种面貌。除了经学史,最近故去的李学勤主张可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同时,这两年方勇呼吁的新子学,也得到了任剑涛、白彤东的响应。康、钱、章三党是在强力门户吗?儒学小史的开阔和平实是我最欣赏的。另,页215,康有为戊戌时期并未提出君主立宪主张,这已被史学界坐实了。
古代部分还行;但在近当代部分,感觉还是鸡零狗碎。近当代部分经常是言必引余英时。余英时真的是一个成功的学阀!
任何历史都是有趣的,有温度的。儒学小史却不那么有趣,有温度。很多引文都没有注解,常常让人不知所云,一本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人都可以看懂,其次再是感同深受和喜欢。儒学并非高深莫测的东西,作者写得有些晦涩难懂了。或许我再多看一些儒学作品,就能体验到该书的魅力了吧。批评过后,说一下本书优点。本书对于儒学的历史,阐述的非常明晰,各时代,各儒学代表都提及到了。有儒学功底的人看一下这本书,应当会受益良多。本书写得算是比较轻松了,章节很短,我虽然不太能看懂,但还是很容易的看完了。
当儒学不再成为思想基础的时候,其生命力确实大减了。这么来看,任剑涛老师的视角其实更对头,虽然解读完全是水平一般的外部批评。
看不到作者自己的观点,学术史的梳理
奔着“儒之为儒”的疑惑买的,觉得没讲明白…
重点在新儒家并做出展望,前面颇有疏漏。
7.5分。以前读书总持一种批评立场,喜欢挑刺儿,后来自己也写论文,才对文章难写深有感触。拿起这本书,自信应该没啥难度,儒家观点和发展脉络大体上已经了解,而且本书毕竟是一本通科普类读物。但开读后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书中的那些熟悉的人物走马灯般闪过,他们的观点有些早已熟悉,有些第一次才看到,还有更多的名字闻所未闻。虽然作者也试图拉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让读者前后连贯并保持阅读的流畅,但在感叹老师博览群书和文献功底扎实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常常掉线。这其实是一本有门槛的通俗著作。读后感:痛责自己看似努力其实不学无术的习气,以后多读书多思考少刷抖音。
诚如安乐哲教授的评介,“儒”是一个一以贯之、世代相继、互系通变、生机勃勃的系统,是“一多不分”文化语义的哲学叙述。只因“儒学”才会有一个叫“中国”的独特世界,才形成她别具一格且与时俱进的文化本体。儒学绵延至今数千载,蔚为世界文化史奇观,而关于儒学的演进史,各大宗师硕儒亦皆有所探讨:钱穆先生从经学的角度,认为儒学发展可分六大阶段;牟宗三先生从儒家的现代生命开拓入手,认为儒学发展可分三大阶段,现代国家的建立乃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内在使命;杜维明先生从儒学世界化的角度,认为儒家经历了中国、东亚向世界的发展阶段。无论何种角度,他们都坚信中华文化经历奇劫巨变的现代性挑战后必能由花果飘零而重获生机,本书则站在更客观的立场,以历史发展为背景,尝试从儒学形态和精神的转变来勾勒儒家思想一以贯之又生生不息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