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五四的另一面的封面

五四的另一面

杨念群

出版时间

2019-04-01

ISBN

9787208156463

评分

★★★★★
书籍介绍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影响深远,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然而,对于五四运动的全面理解,往往局限于政治抗议和思想启蒙的层面。《五四的另一面》一书则从思想革命、社会改造、文化批判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五四运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
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专注于中国政治史和社会史研究。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和《中层理论》,并主编《新史学》丛刊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杨念群致力于从跨学科角度探索中国史研究新路径。
推荐理由
《五四的另一面》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五四运动的多重面向,不仅揭示了这场运动的思想文化内涵,也探讨了其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书中通过细致的历史分析,呈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斗争和社会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五四运动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的新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五四运动及其影响感兴趣的读者
对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
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变迁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五四解释学”反思
引言
对自由主义“五四解释学”的批评
修正途径:五四研究的“社会史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杨老师这本新书是有底本,但这次增添了一倍以上的篇幅,新增的内容不止一章呦。
新版内容丰富了不少,但是逻辑上反而有点陷入矛盾。本来目标是摆脱启蒙伤痕叙事,结果第四章个人主义的衰亡史看起来却很像启蒙伤痕叙事,与第三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观和第五章从“社会”理念到地方实践不甚协调。另外作者关于“个人”很快被“社会”统摄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公私观的限制的看法,主要依据沟口雄三的观点,也让人觉得回到了作者批评的文化本质主义。当然不管怎么说,作者还是把握到了问题的核心。他也并没有要让大家与工农兵相结合,不应该给人扣红帽子。
如今提起五四人人都能说一句德先生与赛先生,本书则将五四放入一个更长的历史维度里,去考量那一代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存亡和社会改造的历史抉择。关于个人主义兴衰的这一章我个人非常喜欢,在引入欧洲思考模式时,能在中国本土站得住脚的,其本身都可以在中国历史上寻得踪迹。放眼中国历史与现状,“个人”往往只是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而不是目的。而个人主义的妖魔化也就从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了当代。“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仍需共勉。
有启发
看完唏嘘,任何主义走向极端都会变得可怕。个人主义的末路自私自利妨碍社会发展;无政府主义的极端是走向新的专制,将女子生下的孩子交给机构让女子从事和男子一样的体力劳动,所有的人整齐划一并用严酷的道德约束自己;国家主义原本只是想召唤子民参与政治,在脑中形成国家观念,却变成政治动员的愚民手段;集团主义压抑个人主义的结果竟然是让1948年中央大学的一个学生自断小指以便能够戒掉拉小提琴!不禁感慨,百年中国人民太苦了。
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部分是修订新增,能够明显感觉到文风的差异。对历史人物文章引用时贬义词使用有些多,还是少些个人主观偏见为好。
有刻意立异之嫌
思辨性很强,有很多子命题蕴含在里面。但是整体的问题意识和逻辑串联却弱一些,更像是用“社会史”方法进行的一次学术实验。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引出对整个中国近代的再认识。作者有意隐藏自己的情感价值取向,想要在历史面前保持一定的中立,但是这种做法是否导致了观点的淡化?想要联系古今而不能,实在也是具有悲剧色彩的一种探究。
在选择已完成,可能性彻底磨灭的一年后,我才发现,割裂不是痛苦的原因,割裂——原来是答案。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