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常规威慑论的封面

常规威慑论

约翰·米尔斯海默

出版时间

2020-12-31

ISBN

9787208160231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本关于战争起源的书。本书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面临大规模常规战争前景的国家,有的选择进攻,有的则反对进攻?米尔斯海默研究了许多导致重大常规战争的危机,以解释威慑失败的原因。本书采用了历史案例的比较分析方法。作者在考察盟军和德国在1939-1940年间的决策时,分析了为什么盟军在宣战后没有首先攻击德国,反过来,为什么德国人却攻击了盟军。作者还关注诸如机动战与消耗战之类相对技术性的问题。除了研究威慑背后的军事考虑,他还分析了军事因素与促使一个国家走向战争的更广泛的政治考虑之间的相互作用。

约翰•米尔斯海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的著名学者。他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目录
引言
常规威慑
盟军决定不进攻德国(1939.3 -1940.5)
1939-1940年德国对西方进攻的决定
传统威慑与中东战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至此,国内所有引进的米尔斯海默中文书籍都已阅读完毕。米氏的这本书撰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探讨的问题也比较单一,就是常规战争下的威慑情形。即便核武器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但大国之间一旦真的爆发冲突也多半会是以常规作战为主,毕竟核武的破坏能力足以让决策者望而却步。如果真的想造成威慑,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同样需要可信的承诺和完备的战略战术。其实本书的很多道理已经被许多人以其他的形式表达出来了,不过能像作者这样比较好地总结出来还是难得的。米尔斯海默的书一大特点就是文风简洁、逻辑清晰、平易近人,所以他的书阅读难度都不大,可称得上老少咸宜了。
应该还需要再读一遍。
本书关心的问题非常具体(导致结论很有限):钢铁洪流时代,两支大规模军队在陆上对峙时,一方为何主动发起进攻?米老爷子认为是军事战略,即武装力量如何实现特定战争目标,而非武器种类/力量平衡,决定了常规威慑的有效与否。如果消耗战是仅有选项则威慑有效,若存在闪电战的机会则威慑不稳定,有限目标战略的影响存在变数。个人觉得理论解释力和简洁程度差了些,影响军事战略产出的因素太杂;也并不太认同把核国家之间的冲突也纳入到这个框架中,一旦都有核武器,那么大规模军事对峙时双方一定会考虑核升级的后果,往往这才是决定是否爆发冲突的因素(所以会有“稳定-不稳定”悖论)。希望译者明白曼施坦因博士不是曼施坦因医生,50 divisions是50个师而不是50支部队,所有division全翻错让人怀疑译者安全领域有无造诣。
米老师早期成果,认为非核战争中的威慑取决于防御方与进攻方的战略选择,没有特别关注战略互动(但是也算提了一些):成本越低、成功率越高,则战争越可能发生,因此防御方的最优战略是让进攻方认为战争会演变为无休止的消耗战而不是速战速决的闪电战。老实说,将近半个世纪以前的研究了,没什么意思,启发性也不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东方编译所可以考虑把康奈尔大学安全研究那一套丛书全部翻译过来
已读标记
在写这部早期作品的时候,作者对哈特产生了油然的崇拜。哈特对于闪电战的起因和结果,做了充分的预估。而作者的理论很简单,希特勒是个不可控制的疯子。在之后的写作中,作者已经在开始谈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走向,可以说是美国研究这一问题的第1人
翻译糟糕。以及米老师再次解释了我玩文明时的选择,真是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