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教”与“育”的古今中外的封面

“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桑兵,关晓红 主编

出版时间

2020-01-01

ISBN

9787208160835

评分

★★★★★
书籍介绍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在认定西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之学的时趋下,由分科教学培养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知识系统与前人全然不同,他们自以为可以和世界沟通,却越来越失去理解自己先人言行的能力。他们只能透过西洋镜的色彩和曲折,来审视本国的历史文化。这样的理解,包含着多少的误解和曲解。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关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广东文史馆馆员,著有《晚清学部研究》《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目前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与近代政治制度等。
目录
总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因为成于众手,所以质量并不一致,但基本都言之有物,唯一可惜的一篇是谈“政教合一”问题的,作者找到了一个重要的题目,但没写出滋味。安东强谈学政的文章最好,启发我很多。学政在过去颇有些呼风唤雨的意思,堪比地方大员,而一旦进入现代教育体制,就会成为地方官员的下属。因此,在传统教育要转化为现代教育的时候,这批过去的学政能否放下架子,倒成为了一个很微妙但却很关键的要素。这就是制度之下的人性考验。晚清的问题,尤其以科举的废除为代表,是谁都知道未来大概该怎么改,但谁都不愿意先动了自己的蛋糕,改革走一步,退两步,反而把所有人都得罪了。民国的问题,像是五、七两章所谈及的大学制度改革,是所有人都在说要为了国家好,但每个人都在使劲把蛋糕往自己这边切。中国的教育转型,其实大多是被迫的,是被形势逼成那个样子的。
总说、分说,桑兵;第六章,曹天忠(政与教的分分合合variation)
多位作者的合集,主要关注近代西学的影响下,国内教育制度和机构的演变。总说部分可以再看看
该书为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系列丛书的教育编,全书八章分别从各自角度阐述这一核心命题。因各人研究领域不同, 侧重亦有所不同。最全面的前两章与第四章既追溯中国固有知识与制度体系的渊源,又阐述外来知识与制度体系进入中国之过程,且将二者发生之关系论述清晰完整。其余几章则多侧重于一时期主流之教育理念,或教育行政体系,或教育口号如何发生发展,及产生变异的过程,因为这些东西本自外来,固不必强与中国固有知识与制度对比,关键在于原初之理念、计划、口号虽是洋来,但在令国人接受过程中也有所变异,且这些变异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之影响。这两方面的阐述,当为其他章所主要解决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