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五辑):残碑何在的封面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五辑):残碑何在

[美] 巫鸿,郑岩 编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20816140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中国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屹立不倒。《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五辑)》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从古代仙山的神秘意境到墓葬中的生者之器,再到画家石涛对废墟的独特解读。每一幅画作、每一块碑刻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个体记忆如何塑造集体的历史认知。
作者简介
巫鸿,身为蜚声国际的美术史家、评论家与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教授。他的人生历程堪称传奇: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随后在故宫博物院深耕七年,再于1978年回归央美攻读硕士。哈佛求学期间,他荣获美术史和人类学双博士学位,并在哈佛美术史系任教直至1994年获终身教职。同年,巫鸿执掌芝大亚洲艺术教学,成为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2002年,他创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同时身兼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的学术成就卓越,著作涵盖了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方法等多个领域,如《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等,他的研究深入且广泛,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屡获殊荣,包括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等,成为大陆赴美学者中首位集此众多荣誉于一身的人。
推荐理由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五辑):残碑何在》深入探索了中国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从仙山意象到古代墓俑,再到不同时期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解读。这不仅是一部视觉文化的研究著作,也是一部揭示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历史长卷。对于对中国美术史、文化遗产保护或跨文化交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深入思考的素材。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古代美术史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
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视觉艺术的爱好者
对历史遗迹保护和文化传承问题关注的社会学者
寻找跨文化交流启示的文化研究者。
书籍脑图
目录
58 玉骨冰心——中国艺术中的仙山概念和形象(2005)
59 说“俑”——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开端(2005)
60 动物、祖先和人:再思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意义(2006)
61 明器的理论和实践——战国时期礼仪美术中的观念化倾向(2006)
62 镜与枕:主体与客体之间(200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长得像戏台的瓷枕比较有意思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五,解读中国绘画中的仙山意象与无字石碑,探索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
基本路数都已很熟悉,所以有的地方读得意犹未尽。这次读的时候注意到作者对各种动态的关注,这点是很微妙的。 早期中国艺术一篇一篇将图像社会历史化,从器形、纹饰、铭文三方面考察青铜器的意义,完全站在Loehr-Bagley的对立面,但作者依然无法回避形式自身的演进问题,未来需要寻找到更为中和的阐释路径。镜与枕一篇揭示出两类器物在主体缺席下的“空洞”:其将欲望转化为象征。但镜子难以妥帖置入这一框架,比起内部的空、更重要的是其创造并跨越边界的特质。复古一篇强调意图性,指出其与“历史化”的关联,将张彦远、董其昌与梁思成并置,揭示了一种从内部书写史学史的可能。残碑何在一篇谈画中完整无字碑与拓片中有字残碑(外之古迹与内之书斋)的互补,展现出艺术品的多重时间性。但用《礼记》来谈碑画的空无还是让人觉得稍隔些。
巫鸿老师的美术史论文真的是学术性+可读性+启发性都拉满!
【20210806】讀《玉骨冰心——中國藝術中的仙山概念和形象》《石濤和中國古代的“廢墟”觀念》《1644:殘碑何在?》三篇。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