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路上的封面

在路上

[美] 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时间

2020-04-01

ISBN

9787208161986

评分

★★★★★
书籍介绍
☆一场颠覆平庸的疏狂漫游,一种永恒炽热的自由声音,一部自出版之日就轰动世界的传奇经典 关于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将经历的困顿、狂热、孤寂、渴望、恐惧、格格不入、肆无忌惮……每个人的青春里都该有一本凯鲁亚克! ☆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大卫·鲍伊、帕蒂·史密斯、波拉尼奥、托马斯·品钦、约翰·厄普代克、范·莫里森……无数音乐人、艺术家、作家曾向它致敬 ☆2020文景版《在路上》 •有温度的译本:首个完整中译本,阔别三十年,全新修订 •加入百条地理及文化背景注释,读懂作品更读懂时代 •收录详尽作者生平年表,发现故事的真实维度 故事基于凯鲁亚克和朋友们真实的旅途经历完成,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叙述者萨尔·帕拉迪塞是一个对文学、爵士乐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年轻作家,他有许多疯狂的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朋友。通过一个朋友,萨尔结识了生活放浪不羁的迪安•莫里亚蒂。萨尔一直想到西部去,但计划总是一拖再拖,他被迪安自由无拘的生活方式、渴望探索一切的冒险精神和热情所吸引,决定追随迪安“在路上”的脚步,完成西部之旅的梦想,也由此真正开启了通往体验生命以及无限可能的大门。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讲述萨尔或独自一人或和迪安等几个朋友一起三次搭车或开车穿越美国大陆的旅行;第四部分讲述几人开车去往墨西哥的经历和见闻。他们漫无目的地奔走,在路上体验流浪汉、农民、工人以及其他边缘人群的生活,也沉浸于自然风光的美好,记录下爵士乐时代年轻人眼中的社会风貌。第五部分讲述萨尔从墨西哥回到了纽约,结束了“在路上”的人生阶段,对好友迪安充满怀念。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3.12—1969.10.21) 小说家、诗人,“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 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他结识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亲密伙伴。 凯鲁亚克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1957年《在路上》出版,使他一跃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家之一。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孤独旅人》等作品。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还年轻,我懒得上路
他们是一群松散地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他们唯一的共同之处是对生活所持的态度,即与社会所公认的一切背道而驰。他们鄙夷那些循规蹈矩以获得社会承认的人,否认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我忽然想到,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惊奇地看到这些照片时,一定会认为他们的父母生活在平静的、秩序井然的、像照片上一样稳定的生活中,早上起床以后,无忧无虑地在大街上散步,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们真实的生活是那么混乱、疯狂和放荡,我们曾度过怎样地狱般的夜晚,走过怎样无意义的、噩梦般的路。照片中潜藏着的无始无终的空虚,都遗憾地被忽略了。“再见,再见。”/他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了。我凝视着自己未来惨淡的日子,我也有一条漫长而可怕的路要走。
第三次翻开On the Road,但连续完整地读完全本,这是第一次。前两回被上译版呲牙咧嘴的翻译搅得心绪不宁,最终半途而废。真的要感谢世纪文景,有钱,更有实力。这样快节奏的书,仿佛汽车油门,一脚踩下去,阅读带来的酣畅淋漓,简直如嗑药般上头。累了就停下来,在加油站小憩,喝杯啤酒,听首爵士乐,约个姑娘跳只舞。细细品,更是能读出生活那味儿来。p.s.凯鲁亚克的作品已经是公版了,但无论是包装还是翻译,《在路上》我只推荐这个版本。接下来挑战《达摩流浪者》
看完第二部分。还蛮喜欢主人公,流水账也还挺有意思,但就是不想看了,主要是对北美没有兴趣吧
这部作品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无疑代表了当时年轻一代共同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我们不妨借用这部作品的名 字“在路上”加以概括。“在路上”往往给人一种纵横交错、飘忽不定的感觉,这正是书中所描写的那代人的状态,他们经历 了战争与精神上的动乱,抛弃了旧有的社会道德和价值标准迫切希望用自己的眼光重新认识生活。然而,在菁芜庞杂的社 会思潮面前,他们又显得茫然无措。 时代背景的产物,一种潮流的代表作,集中代表了“垮掉的一代”:乱性、吸毒、偷窃、诈骗、逃避及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不是每代人的青春记忆都必备有放荡不羁、桀骜不驯及激情四射才无悔,看看就好。
这本的阅读体验比王永年的译本来得好得多。疯疯癫癫飞驰一般的文字中不乏一些细腻动人的描写。尽情挥霍,尽情享受,再用力去后悔。脆弱的荒诞总经不起现实的一击。怎样的人才会说出:难道你不知道,上帝就是小熊吗?
对比了几个译本,这一版的语言应该是最流畅的。 阅读时做了整理人物信息的笔记,但很快就意识到这个笔记没有太大的意义,书中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有着与“我”高度雷同的灵魂,只是贴了不同的属性标签,而女性角色都是边缘化和客体化的。看似人物众多,实际上大多是车窗外的风景,过去就过去了。 《在路上》所展示的生命状态是感伤而有诗性的,处于找不到出口的环境,以放浪形骸的姿势彰明自我的存在,当个富有生命力的混蛋总比任人摆布的僵尸美得多,处处情真意切,很动人。 不过,真的有必要写那么长么,流浪途中那些大同小异的刺激灵魂的经历,刺激多了也就乏了,总觉得小说篇幅是可以压缩的。
典型的颓废纵欲文学,迪安像一匹疯狂的种马一路狂奔四处播种。
“垮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