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亚洲高原之旅的封面

亚洲高原之旅

[英] 阿诺德·汤因比

出版时间

2020-07-31

ISBN

9787208165588

评分

★★★★★

标签

游记

书籍介绍

1960年,71岁的阿诺德·汤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进行了五个月的旅行。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被这片亚洲高原的魅力激发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视野、生动的文字,描绘着多元灿烂的亚洲文明、错综复杂的地缘格局。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自二战后分道扬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内忧外患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幕后大国……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相信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人都会认同汤因比的感受:不论何时,这里一直是上演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永远值得关注。

目录
译者序 / i
序言 / iii
致谢 / v
第一章古代世界的东交叉路口 / 1
第二章飞往新德里 / 1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最后一章印象深刻,曾经作者眼中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希望与如今的残酷现实对比,真是百味杂陈。。。
作者对当地历史很熟悉,对当时美苏幕后争霸的用心一清二楚。
很密集的长地名,看得一脸懵。
因为感觉是内亚地区的介绍购入的。 1.汤因比对民族主义给印巴阿三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苏联对阿富汗的渗透,不幸言中。 2.内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往往是中心草原被强大的游牧民族先后占据,形成动态平衡。 3.犍陀罗艺术的传播,阿富汗是十字路口。 4.历史学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联想这里的过去。 5.某种程度上说,阿富汗是个被历史和地理环境拖累的国家。 6.没有地图谈游记,一脸懵逼。
汤因比站在印度河边,感慨:“羊群游泳,河水奔流,我在岸边,整日观瞧。” 他一直在旅程中缅怀过去,每条河、每座山都能激发起他对过往的追溯。
里面图片不多,需要一边看一边上网查找书里提到的古迹遗址到底是什么样子。
如果能配地图一起看旅行路线就更好了。老爷子走的都是曾经的古国、繁盛之地,经常跋山涉水,但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已经很难再重走他的路线了。他在最后一章中提到对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国运的担忧,认为民族主义会导致努力功亏一篑,但导致三国国运不济的不止是民族主义。去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现在阿富汗正在经受饥荒。 19世纪中国进行鸦片战争时,阿富汗赶走了英国人,21世纪中国强大了,阿富汗却经受了多年的战争。历史真的不是线性前进的。 愿世界和平,再也没有战争。
西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旅行游记。无奈文中史地名词太多,虽然有大量注释解释,却唯独缺少地图,实在影响阅读体验。
就跟日记一样,而且还是可读性不高的日记,翻了一半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