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的封面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德]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

出版时间

2021-03-31

ISBN

9787208167513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现象级”公共哲学家、畅销作家普莱希特

写给所有关心世界与自己的人

让哲学回归生活,带你清醒看世界

陈嘉映、刘擎、许知远推荐

~~~~~~~~~~~~~~~~~~~~~~~~~~~~~~~~~~~~~~~~~~~~~~~~~~~~~~~~~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德国当红哲学家普莱希特,专门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哲学史第一卷,如连载小说一般,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他们的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之中,在轻松的阅读中,帮助我们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讲述,连载小说一样好读

《认识世界》让哲学面向大众,避免过于专业,以生动、流畅的文风承载思想,为所有关心世界与自己的读者而作

◆再现时代现场,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与新的思考持续互动

哲学思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认识世界》不是哲学理论的堆砌,而是讲述立体、充实而鲜活的哲学史

◆贯通古代与当下的大问题,呈现“图景”而非专业知识

《认识世界》并非专业研究,而是关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

~~~~~~~~~~~~~~~~~~~~~~~~~~~~~~~~~~~~~~~~~~~~~~~~~~~~~~~~~~

◆普莱希特哲学史,一部哲学史首先要立足于扎实的史实,然后各逞所长。普莱希特哲学史的长处是思想水准高,论述连贯,译文流畅,格外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

——陈嘉映

◆在难以计数的哲学史著作中,普莱希特的写作不是“又一部”而是“另一种”。它像是一部“连载小说”:在故事与反思交织的线索中,将哲学先贤的思想置于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那些永恒的大问题贯穿始终,在不同时代呈现出特有的面貌,最终沉积于当代的视野。这是一部精彩生动的哲学故事,延续在我们对世界与自我的关切与追问之中。

——刘擎

◆普莱希特的分析位于时代与科学研究的高点,他的问题总是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哲学基础牢固,政治上明晰而敏锐。

——德国电视一台

◆《认识世界》以极为出色的方式讲授哲学,令人振奋。我真希望15岁时就能遇到这本书。

——DenisScheck(德国顶级评论家)

目录
导 言
雅典学园
哲学的非现实魔法
古代哲学
从前在爱奥尼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后面三本什么时候出?
令人眼前一亮的哲学史。作者摆脱了以往哲学史数人头式的写法,将哲学融入历史中。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时代与时代精神,哲学思想在其中产生与发展。作者说得好,哲学思想绝不是从真空中产生的,绝不是哲学家灵机一动的想法,而是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时代精神等背景。哲学思想要放在这些背景中,才能被彻底理解。另外,作者要将哲学重新带回生活中。在哲学学院化、工业生产化的今天,德国已经有一批哲学家开始反思哲学学科的处境,并致力于突破学院的限制,把哲学带向公众。普莱希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学院化的哲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文献分析与语词辨析,这使得哲学本身的活力极具衰退。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拥有更多精熟于文本的专业研究者,但也可能比任何时代都缺少敏锐与独特的思想。普莱希特等人或许为哲学提供了一条出路。
德国普莱西特以连载小说的模式讲述生动的西方哲学史进程。他指出知识与信仰,理性与神话思维,解释与构建意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其中的任何一个并不比另一个根本上“更好”。这毫无疑问服务于另一种需求。自然科学的解释具有与道德价值或政治信念完全不同的功能。通过不断强化的理性与逻辑的思考,人们可能会变得机灵,但不会变得智慧。这也是一种哲学研究的尝试:使神话与逻各斯彼此协调——在其中找到一种对自然及其发展过程的解释,这种解释是“理性化”且不带有宗教偏见的,并且满足了对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整部哲学史就横跨关于内心的诗歌与关联性的散文这两个部分,几乎每一位哲学家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重点出发去尝试以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但却也没有放弃建立意义与价值的要求。
当红德国哲学家普莱西特的哲学史第一部,时间是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开场。这些存在于各自时代社会背景中的哲思者,世俗化生活与他们自处的观念中心,是呈怎样关联映照,并建构转化超越着自己的时代。是比通俗普及,更深化一些的趣味哲学读本,先贤们的浮雕有了景深与提亮,更细节立体化了。4+
如果人们无法够到哲学,那么就让哲学够到人们。非常棒的哲学史读物。
深浅适中
從古希臘到十五世紀。古希臘哲學的幾個流派,在教士的翻譯和吸收改寫中,逐漸流於平庸。而神秘主義的存在,又把某種東方文化和古希臘的元素保存了下來。大致上敘述了這麼一段歷史。其中對斯多亞流於教條,用控制身心的理論來控制國家,這一段有點政治史的意思。
看了100页终于到苏格拉底了。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之前读了一点,由于不是很能理解各种哲学思想的不同,读不下去了。这次再读顺畅了很多,觉得很有趣,尤其是看了圆桌派最后两期,对理解书中内容很有帮助。
跟我以前读过的哲学史不一样,喜欢!!!
读一半,翻一半,后面也不会读这个系列了,说对“大众谈谈”或者“科普”这样词语的书评或者说这本书的愿景,要么就是睁眼说瞎话,那么多的术语和概念,要么就是哲学界都高傲成什么样了?!难怪一提“哲学”两个词人们就怕,伏下身子来做学问有这么难吗?伏下身子很丢份吗?看看人家赵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