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萨哈林旅行记的封面

萨哈林旅行记

[俄] 契诃夫

出版时间

2021-12-31

ISBN

9787208172739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 契诃夫唯一非虚构作品,被他自称为散文衣橱里的“粗硬的囚衣”,旅行文学的必读之作。

❈ 这是关于一次救赎之旅和朝圣之旅的游记,也是认识和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面貌、民众生活的珍贵史料。曾获得村上春树、金宇澄、迟子建等众多著名作家盛赞。

❈ 本书包含北大历史学教授罗新专门为此版本撰写的导读,以及刁绍华先生和姜长斌先生解读本书的长文。本书正文之前,收入两位译者翻译的契诃夫旅行随笔《寄自西伯利亚》,作者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他去往萨哈林途中的所见所闻,是《萨哈林旅行记》的重要补充。

----------

俄苏文学的经典之作和契诃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890年,契诃夫从莫斯科启程来到萨哈林岛,目的是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的命运。他在萨哈林岛做了详细的人口调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家庭、劳动、思想等等情况。归来后,他写出了《萨哈林旅行记》,于1895年出版。这本书融汇了描写、议论、抒情多种笔法,包罗了丰富的一手和二手材料,并塑造了许多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家对当地普通民众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不仅如此,萨哈林岛的经历,也治愈着契诃夫精神上的危机,为他和更多的俄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对于社会和生命的看法。这次旅行后,契诃夫决定“生活在人民中间”。

-----------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鲁迅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花冠。

——瞿秋白

我有一个印象:每个人在契诃夫的面前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愿意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自己的欲望。

——高尔基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记》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

——迟子建

在萨哈林岛上待的3个月期间,契诃夫采访了几千名囚犯,每天工作18个小时,用他为自己研究所印制的卡片,记录了所有的访谈细节。那里的官员十分好奇他是如何这么轻易就取得了犯人的信任,这或许是他行医生涯中所练就的能力。他用朴素的纪实风格写就了《萨哈林旅行记》,这部真实性无可置疑的权威之作。

——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作者,英国历史学家)

有着我以为人类小说历史上最干净最清澈眼睛的契诃夫,毫不费劲就抓到萨哈林那种独特的荒芜,直指人心深处的完全绝望荒芜。

——唐诺

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我读过多遍,每一次都能听到作者的心跳。

——金宇澄

目录
导 读:看见同时代人避而不见的真实 罗新 …… 1
译者前言: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 …… 6
寄自西伯利亚 …… 23
萨哈林旅行记 …… 67
第一章 …… 6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了不起的文学家写就的田野调查,为此付出的勇气、体力、忍耐力、心力在其细致认真又不失生动的记录和描述中可见一斑!萨哈林岛的恶劣环境、监狱的阴暗可怖、流放犯的方方面面、岛上官吏、神甫、士兵、犯人家属、原住民、气候、农业、渔业等都一丝不苟的被作者呈现于读者面前。字句中常映射出契诃夫悲悯之心,读之动容也带着无奈与悲伤。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句写下的话语都透着力量。永远最爱契诃夫!
“死屋”——萨哈林——古拉格
很翔实的田野调查 读的出来契诃夫的心绪,据说是跟别雷一起去的 有点想知道关于这次旅行别雷写了什么
不喜欢契诃夫的小说,倒是很喜欢他的游记。
生活在人民中
大概感受,原住民最惨,且最没关注度,其次是妇女,还有儿童,有点权力的都牛逼大了,剩下的就跟身份关系不大了,看各自在群体里混的怎么样。逃跑的人比较多,反抗的几乎没有。大部分人也就是活着,说是萨哈林的群体调查没毛病,毕竟都是群体,没有个体,人大多是编号和数据,除了官爷,官爷们大概是放牧的牧羊人。
唉,契诃夫是怎样一个人啊。这样睿智,这样认真,这样充满悲悯。
朝觐苦难
知道这本书还是通过天吾给深绘理读书,在森林里行走的人,不能走在公路上。书里介绍的基里亚克人和爱奴人的生活面貌很有意思。流放之地处处弥漫着苦难的故事,在如此恶劣所有人都很苦的地方,女人还是能更惨,她们是可交易的物品是奴隶而唯独不是人,直到今天在有些地方也没有变化